水蛭养殖池建造及消毒,需遵循规范流程
建造大型水蛭养殖池, 要考虑防逃网。一般采用1到2米宽的尼龙网或窗纱,网的目数在60目左右,其中20厘米埋在地下,每隔1米有1根支撑柱,用木柱、竹竿或水泥柱均可。支撑柱要放在防逃网的外面,同时防逃网要适当向内倾斜,上口做成向内的7字形。
进水口可用直径0.25米的硬熟料管,水口应高出水面,防止水蛭逃逸。溢水口也可用直径0.25米的硬熟料管。水管横埋在池埂底下,一端在池内深水区域的深沟里,另一端伸向池外,保持水平位置。池内一端,安上90度弯管接头,开口向上,然后再用另一根1米的直管连接,池中上水后测量浅水区的深度0.3米为宜,否则,调整1米管的长度,直至何适为宜。在溢水管口安装50目的防逃网。
1. 生石灰消毒:在池底选几个点放入生石灰,用量为每平方米100克左右。池塘中放水10~20厘米深,待石灰化开后,用水瓢将石灰浆全池泼洒。过一段时间再将石灰浆和水混合均匀。清塘后1周左右再注入新水,即可投放水蛭种苗。
2. 漂白粉消毒:漂白粉清池消毒,每亩池面用5~10千克。如带水消毒,水深0.5~1米,使用漂白粉的量要加倍,即亩池面用10~20千克,全池泼撒。漂白粉遇水后释放出次氯酸,次氯酸放出的新生态氧可杀灭病菌等有害生物,其效果与生石灰差不多,但药性消失比生石灰快。一般用漂白粉清池消毒后3~5天,即可投放种水蛭进行饲养。
3. 冰醋酸法:新建水泥池可用10%的冰醋酸洗刷水泥池表面,然后蓄满水浸泡1周左右,更换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1. 底层充气,以保持下层水体有适度的活性污泥。藻类在水上层净水,而下层则靠微生物净水。
3. 防逃网设置:及时平整四周的池埂拉防逃网,防止天敌提前进入。防逃网应选用30~50目的聚氯乙烯网布,应埋在池埂上,地下部分应0.2米以上,上端往里折叠0.1~0.2米,包上网纲缝实,用木桩等固定。
4. 深水栖息坞:在水蛭池四周的深水区域内外侧,每隔5米交错建一个水蛭深水栖息坞。用铁锹在深浅水过渡的台阶边挖一个比瓦片略大的深坑,注意靠近浅水区域也就是靠近池埂的一边铲一个30度左右的斜坡,然后把瓦片从下往上顺着斜坡堆叠。
5. 水泥池脱碱:新建造的水泥池,表面对氧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可使水中溶氧量降低,pH值上升,形成过多的碳酸钙沉淀物。为了给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必要对新修建的水泥池在使用前进行脱碱处理。
水蛭养殖池的建造与消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只有遵循规范流程,确保水质与生物安全,才能提高养殖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选择合适的场地是水蛭养殖的第一步。理想的养殖池应位于避风向阳、排水便利的地方,确保养殖环境稳定。在池埂周围设置防逃网,使用30~50目的聚氯乙烯网布,确保水蛭不会逃逸。防逃网应深埋于池埂中,并适当向内倾斜,上端制成向内的7字形,以防止天敌入侵。
位于我国某省的水蛭养殖场,通过科学的消毒和管理,实现了水蛭养殖的高成功率。该养殖场采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用量100克,并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氨氮、有机物浓度适中。经过一年的养殖,水蛭产量提高了30%,养殖效益显著。
未来趋势因为水蛭市场需求逐年上升,水蛭养殖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水蛭养殖池的消毒和管理技术将更加精细化,新型消毒剂和环保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水蛭养殖产业链将逐步完善,从种苗培育、养殖技术到产品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