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严重威胁产量,需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威胁着产量和品质。面对这一挑战,农民朋友需要提前关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病害名称 | 症状识别 | 防治措施 |
---|---|---|
玉米黑粉病 | 被害部生出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白色薄膜,后变灰色 | 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轮作 |
玉米大小斑病 | 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 | 适时喷施药剂,如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 |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 叶片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 | 适时喷施药剂,如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 |
玉米虫害主要包括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叶螨和二点委夜蛾等。
虫害名称 | 防治措施 |
---|---|
地下害虫 | 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包衣或拌种 |
玉米螟 | 秸秆还田,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药剂复配喷施 |
玉米蚜虫 | 喷施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 |
玉米叶螨 | 选用炔螨特、哒螨灵等药剂喷雾 |
二点委夜蛾 | 深耕冬闲田,播前灭茬或清茬,药剂防治可选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 |
玉米病虫害防治不仅关系到农民朋友的收益,更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黑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它不仅影响玉米的外观,还会降低产量。王志扬在玉米种植中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发现,玉米在抽穗期开始出现瘤状物,初期白色薄膜包裹,随后变灰,瘤内含水量高,干裂后散出黑色粉末。这是病原菌的表现。为了防治黑粉病,王志扬采取了以下措施:及时清除病株,防止病原扩散;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积累;最后,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进行喷洒,有效控制病情。
玉米丝黑穗病是另一种常见病害,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研发出高质量玉米种子,有效降低了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具体实践中,选择抗病品种,采用科学播种技术,如种子消毒和土壤处理,都是预防丝黑穗病的有效手段。
三、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实践
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区新出现的害虫,若不及时控制,将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在防治二点委夜蛾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深耕冬闲田,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播种沟上的覆盖物;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药剂进行喷雾、毒饵诱杀和撒毒土,综合防治。
四、地下害虫的综合治理
玉米蚜虫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蚜虫数量。
玉米叶螨的防治,应从源头入手,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点片发生时,选用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等喷雾或合理混配喷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