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丛矮病,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对小麦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冬小麦播种越早的情况下,秋苗受侵越早,发病越严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麦丛矮病的发生规律、症状及防治措施。
年份 | 地区 | 降雨量 | 温度 | 小麦丛矮病发生情况 |
---|---|---|---|---|
1973年 | 河北省石家庄 | 比常年同期多一倍 | 冬季基本无雪,早春三次降温 | 大发生 |
1976年 | 河北省栾城县 | 比1975年同期多339.4毫米 | 积温2249.3℃,比1975年同期偏低152.8℃ | 大发生 |
小麦丛矮病主要症状为植株上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严重时,病株不能拔节和抽穗,影响小麦产量。
清除杂草、消灭毒源。
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3%的辛硫磷拌种,防效显著。出苗后喷药保护,包括田边杂草也要喷洒,压低虫源。
合理安排套作,避免与禾本科植物套作。
精耕细作、消灭灰飞虱生存环境,压低毒源、虫源。避免早播。减少灰飞虱越冬。小麦返青期早施肥水提高成穗率。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小麦丛矮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小麦丛矮病,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扰。其中,小麦矮病,即小麦丛矮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围绕小麦矮病的防控与未来挑战,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
李先生是河南省一位有着丰富小麦种植经验的老农。去年,他的小麦田里就遭遇了小麦矮病的严重侵袭。起初,他并未重视,以为只是普通的病害。只是,因为病情的加剧,李先生的小麦产量锐减,损失惨重。经过专家诊断,原来这是小麦矮病的危害。李先生深感痛心,但也意识到了防治小麦矮病的重要性。
防治策略:从源头入手针对小麦矮病的防治, 要从源头入手,消灭灰飞虱,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1. 清除杂草,消灭毒源。杂草是灰飞虱的栖息地,清除杂草可以有效减少灰飞虱的繁殖。
2. 合理安排套作,避免与禾本科植物套作。套作容易导致病害的传播,合理安排套作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4. 药剂防治。在小麦播种前,可用0.3%的辛硫磷拌种,出苗后喷药保护,包括田边杂草也要喷洒,压低虫源。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小麦矮病的防控将更加依赖于先进的植保技术和生物防治手段。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小麦品种,或者研发新型生物农药,都是未来小麦矮病防控的重要方向。
小麦矮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