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植过程中,蝼蛄为害严重
花生种植过程中,蝼蛄为害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花生蝼蛄为害的特点,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花生蝼蛄,又称地狗,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其体型呈黑褐色,体长约1.5~2英寸,前腿铲形,善于挖掘隧道。蝼蛄的翅膀短而坚硬,能够长距离飞行。它们主要危害花生幼苗的根部,导致幼苗枯死,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特点 | 描述 |
---|---|
体型 | 黑褐色,体长约1.5~2英寸 |
前腿 | 铲形,善于挖掘隧道 |
翅膀 | 短而坚硬,能长距离飞行 |
危害 | 危害花生幼苗根部,导致幼苗枯死 |
针对花生蝼蛄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1%~0.2%拌种,堆闷12~24小时后播种。
毒饵诱杀:常用的是敌百虫毒饵,将炒香的麦麸、豆饼等饵料与90%晶体敌百虫按比例混合制成毒饵,傍晚时撒在已出苗的菜地或苗床的表土上。
土壤处理:当菜田蝼蛄发生为害严重时,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对细土15~30千克混匀撒于地表,在耕耙或栽植前沟施毒土。
灯光诱杀:在蝼蛄发生为害期,利用黑光灯、白炽灯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农业防治:深翻土壤、精耕细作,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在蝼蛄为害期,追施碳酸氢铵等化肥,散出的氨气对蝼蛄有一定驱避作用。
合理轮作:实行合理轮作,改良盐碱地,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消灭大量蝼蛄、减轻为害。
毒饵诱杀常用的敌百虫毒饵,先将麦麸、豆饼等炒香,按饵料重量0.5%~1%的比例加入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每667平方米施毒饵1.5~2.5千克,于傍晚时撒在已出苗的菜地或苗床的表土上。
土壤处理当菜田蝼蛄发生严重为害时,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对细土15~30千克混匀撒于地表,在耕耙或栽植前沟施毒土。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1%~0.2%拌种,堆闷12~24小时后播种。
在山东省的某个花生种植区,农户小李就面临着严重的蝼蛄为害问题。经过多次尝试,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他在播种前,使用了20%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有效防治了华北蝼蛄的为害。此外,他还结合了毒饵诱杀和土壤处理的方法,大大减少了蝼蛄的数量。
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花生蝼蛄的防治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绿色、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问世,为花生种植保驾护航。同时,农户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只有这样,才能让花生种植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