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冒充事件频发,食用后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在海鲜市场,鳕鱼因其鲜美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一直是消费者喜爱的海产品。只是,近期频频爆发的鳕鱼冒充事件,却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
鳕鱼冒充事件频发,不仅让消费者购买时心生疑虑,更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沈阳市民刘女士和儿子在食用所谓的鳕鱼后,出现了腹泻症状。专家指出,市场上所谓的鳕鱼,很可能并非真正的鳕鱼,而是油鱼,也就是百姓俗称的“油鱼”。
油鱼与鳕鱼外观相似,但营养价值远不及鳕鱼。更重要的是,油鱼体内含有一种人体无法分解吸收的蜡酯,食用后可能引发腹泻、滑肠等不适症状。
专家提醒:警惕冒充鳕鱼,关注食品安全专家表示,真正的鳕鱼价格并不低廉,10多元一斤的“鳕鱼”很可能就是油鱼。消费者在购买鳕鱼时,应选择正规渠道,仔细辨别真伪。
鳕鱼特点 | 油鱼特点 |
---|---|
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 | 肉质较硬,口感不佳 |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 | 含有大量蜡酯,不易消化 |
价格较高 | 价格较低 |
为了帮助消费者辨别冒充鳕鱼,
观察外观:真正的鳕鱼肉质细腻,颜色呈淡粉色;而冒充鳕鱼的油鱼肉质较硬,颜色偏白。
闻气味:真正的鳕鱼有淡淡的腥味;而冒充鳕鱼的油鱼气味较重,有异味。
价格对比:真正的鳕鱼价格较高,价格过低很可能就是冒充的。
说完了鳕鱼冒充事件频发,食用后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接下来聊聊鳕鱼冒充案频现,消费者需警惕!。
针对这一问题,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鳕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如大型超市、专业水产市场等;
仔细观察鱼的外观,真鳕鱼肉质坚实,颜色较深,而油鱼肉质较松,颜色较浅;
闻一闻鱼的气味,真鳕鱼有独特的腥味,而油鱼有异味;
询问销售人员,了解鱼种信息。
近日,辽宁沈阳的刘女士在超市购买了鳕鱼给家人食用,没想到食用后,自己和儿子都出现了腹泻症状。经过调查,刘女士购买的鳕鱼实为油鱼。此事引发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担心孩子健康受到影响。
据悉,油鱼中含有大量蜡酯,人体难以消化吸收。食用后,蜡酯会在肠道内形成油脂,导致腹泻、滑肠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儿童、老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食用油鱼更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为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冒充鳕鱼的油鱼等违法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真伪,确保自身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