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金乌贼增殖放流,成效显著
6月30日,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在黄家塘湾附近海域万宝海洋牧场进行金乌贼增殖放流,放流苗种共计14729.06万尾,品种包括黑鲷、曼氏无针乌贼、贻贝、毛蚶。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据初步统计,今年截止到11月底,全省共捕捞金乌贼1190吨,同比增加138.5%,创产值2578万元,同比增加137.2%。从9月份开捕至今,金乌贼一直是近海中小马力渔船的主要渔获物。
金乌贼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价技术中国海洋大学 报告内容
一、工作背景 | 金乌贼是头足纲乌贼科中重要的... |
---|---|
二、技术原理 | ... |
三、技术方法 | ... |
四、工作成效 | ... |
五、应用前景 | ... |
六、相关建议 | ... |
2007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始研究金乌贼繁殖苗种技术,于2010年攻克了金乌贼人工规模养殖瓶颈,实现人工繁育。又经过三年多的攻关,至2013年解决了金乌贼全人工养殖过程中人工育苗的亲本问题和苗种培育时间控制问题。
2011年7月,我市首次放流了20万尾金乌贼苗。目前,我市已连续5年开展金乌贼苗放流工作,金乌贼也成为我市增殖放流的重要品种。
昨日,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为科学评价金乌贼增殖效果,省资管中心组织了分子标记放流实验,证实我市金乌贼放流资源贡献率高达21.87%。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先后建立了琅琊台、灵山岛、薛家岛等多个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同时,不断强化休渔禁渔,控制渔业捕捞强度,组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放流规模不断扩大。
“放流资源贡献率是对增殖放流效果的一种评价体系,基本上能代表某片海域中增殖放流个体数量与野生个体数量的比例。”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告诉记者,增殖放流资源回捕调查中,传统实物标记和分子标记是两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因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于染色体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
“只有通过资源回捕才能准确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包括放流品种、规格及放流海域的选择是否合适,也能了解到放流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益。”
增殖放流25万只金乌贼“安家”海阳。为实施水域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现代渔业发展,荣成市海洋发展局正在组织开展水产苗种增殖放流活动。
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告诉记者,金乌贼的产卵时间较长,短的一个半月,长的可达三个月。“经过三个月的成长,金乌贼苗能长到大约一指长,这个时候放流,一年后就能长到2斤左右,个体成长比较快。”
“我市从2011年开始放流金乌贼苗,因为养殖育苗技术的不断突破,金乌贼增殖放流的数量逐年增长,成为我市重要的放流品种。”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告诉记者,金乌贼是我市近海重要的渔业资源种类,曾与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一道并称为我国传统四大渔业之一。
2015年,我省继续在半岛南部海域扩大金乌贼放流规模,通过投放金乌贼受精卵、幼体和附卵基等方式共增殖金乌贼约450万单位,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23万元。
从我省金乌贼增殖放流,成效显著,助力海洋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再看金乌贼增殖放流,海洋生态平衡守护者。。
一、项目背景:海洋生态的守护使者在广袤的海洋中,金乌贼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只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金乌贼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护这一海洋生物资源,金乌贼增殖放流项目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维护,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
为了更好地推进金乌贼增殖放流项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对金乌贼增殖放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放流成功率。 2. 建立健全金乌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体系,确保放流质量。 3.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4. 政府部门加大对金乌贼增殖放流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海洋生态平衡,共创美好未来而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