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鱤鱼池塘养殖需水质适宜、饵料充足、环境稳定

完成食性的转化后,应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鱼块,一般上、下午各一次,投喂前先“泼水引鱼”,待鱤鱼聚集于食场后,再投喂鱼块。投喂量依天气、水温和鱼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如以投喂冰冻鱼块为主的,应每隔一定时间补充投喂新鲜鱼块,或在冰冻鱼块中加复合维生素及维生素C。

鱤鱼池塘养殖需水质适宜、饵料充足、环境稳定
鱤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1.

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养殖方式,鱤鱼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其养殖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鱤鱼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2. 池塘要求

选择池底淤泥较少、朝南向阳的塘边作为食场,每天分二次进行驯化,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4时。驯化时,先向食场泼水,几分钟后开始投饵,再重复泼水、投饵,如此循环往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向食场泼水,即会快速汇聚在食场。

3. 清塘消毒

鱤鱼放养前要对清塘消毒,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80千克左右,既可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又可以有效地改良底质...

4. 鳡鱼养殖技术

分布非常广广泛,我国自北至南的很多水系都有鱤鱼的身影,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有暖中、益胃、止呕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反胃呕吐等症。因鱤鱼具有较高的养殖经济价值,所以很多人选择人工养殖鱤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鱤鱼的养殖技术吧!鱤鱼的生长习性鱤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广温型品种。生存水温范围较广,适宜生长水温为16 -30摄氏度,适合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养殖。

5. 放养模式与密度

池塘专养以鱤鱼养殖为主,为调节水质,每亩可搭养少量鲢、鳙鱼。刚开始时的饵料最好为大小适口的活鱼苗与小杂鱼制成的鱼糜或鱼块的混和物,再过渡到全部用鱼块。近几年来,由于山区水利工程的建造、水域环境的恶化等原因,使鱤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目前,除长江及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中尚可捕到鱤鱼外,绝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已难寻鱤鱼...

6. 饲料及投饲方法

以鱤鱼养殖为主,为调节水质,每亩可搭养少量鲢、鳙鱼。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鱤鱼夏花鱼种800尾,50g/尾的鲢鱼和鳙鱼一龄鱼种50尾左右。

7. 日常管理

在养殖中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以上。前期以注水为主,可每隔半个月加水一次,使池水随鱼体增大而不断加深。中后期应适时换水,并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也可施用复合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闷热天气要适时增氧,防止缺氧浮头。

8. 病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病害的预防。一是养殖池塘在使用前每亩用75~100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菌。二是鱼种下塘前要用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三是饲料鱼要安全卫生,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对食场进行消毒。

参数 标准
水源 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11607规定
饵料池 鲢鳙鱼培育按照SC/T1008的规定进行
放养密度 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
分养 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养

讲完了鱤鱼池塘养殖需水质适宜、饵料充足、环境稳定。,我们再聊聊打造高效鱤鱼养殖模式。

一个理想的养殖环境是鱤鱼健康生长的基础。选择池底淤泥较少、朝南向阳的塘边作为食场,有利于阳光充足,水温适宜。池塘面积以2至10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至2米,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此外,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有利于水质保持。

鱤鱼池塘养殖需水质适宜、饵料充足、环境稳定
放养模式与密度:科学规划养殖布局 驯化与投饲:精准管理食性转化 清塘消毒:保障养殖安全 日常管理:关注水质与病害预防 高效鱤鱼养殖模式的实践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高效鱤鱼养殖模式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养殖布局、精准管理食性转化、严格清塘消毒以及关注水质与病害预防。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鱤鱼养殖将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