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养殖章鱼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章鱼,这个海洋中的神秘生物,近年来在我国人工养殖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只是,与鱼类、贝类等传统水产品相比,章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章鱼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章鱼卵孵化和幼体培育阶段,发病率较高,成为孵化率和幼体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1 章鱼卵孵化过程的病害防治章鱼卵孵化时间长,约需30-45天,且是在阴暗的环境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章鱼卵容易受到病害侵染,主要表现为卵体逐渐变紫红色,有的卵体被丝状菌侵染,导致卵胚体停止发育并死亡。因此,在章鱼卵孵化过程中,必须做好消毒杀菌的预防工作。
孵化用海水经沉淀、砂滤后,还需进行海水消毒杀菌后使用。
采用章鱼人工增养殖技术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章鱼养殖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2.1 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常见的章鱼养殖模式之一。网箱大小为3.94m×1.82m×0.9m,网目比鱼种个体小,需加网盖防止章鱼逃逸。适宜的水温为15-23℃,一般多在春夏季和秋季养殖。
塑瓶养殖是利用野生幼章鱼放在打有细孔的500毫升废弃饮料瓶中,封好瓶口,用绳连串吊,置于海中自然吊养。该方法简单易行,技术要求不高,适合于规模不大的家庭养殖。
水泥池养殖法是利用8口20平方米左右、80厘米深的水泥池,池底铺上20-30厘米厚的海泥,注入经沉淀海水,先后共投放滩涂上挖捕来的10-50克大小的章鱼幼体,每天下午投喂1次。
三、种苗放养:科学管理提升成活率种苗可以由笼捕的章鱼苗最适用,也可以从底曳网捕获的亦可以用。
使用大型网箱每立方米放养苗种36-42公斤,小型网箱每立方米放养苗种25-30公斤。为防止苗种互相残杀,应放同一批苗种,苗种应在饱食后放入网箱为妥。
尽管我国人工养殖章鱼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在病害防治、养殖模式、种苗放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进一步加强系统研究,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动章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模式 | 优缺点 |
---|---|
网箱养殖 | 技术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养殖 |
塑瓶养殖 | 成本低,技术简单,适合家庭养殖 |
水泥池养殖 | 养殖密度高,易于管理,适合集中养殖 |
孵化用海水经沉淀、砂滤后,还需进行海水消毒杀菌后再使用。
定期检查孵化环境,确保无病原体侵入。
对孵化设备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网箱养殖是章鱼养殖的一种常见方式。以下将介绍网箱设置、饵料投放、水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饵料投放饵料可投放价格低廉的小杂鱼和贝类,冷冻的小杂鱼也可投放,但必须是新鲜的。残饵多时可适当减少或停止投饵1-2天,以防止水质污染。水温在13℃左右摄食行为不规则,水温7℃以下章鱼不摄食。
水温控制水温在12℃以上周年能产卵,孵化后仔鱼全长3mm左右,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45天后全长达10-13mm时,沉降于海底营底栖生活。
三、水泥池养殖:因地制宜,实现高效养殖
水泥池设置每日勤于观察池中章鱼活动状况、食情,时测定水质,确保水质稳定。定期清洗网箱,防止病原体滋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