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桂圆,传统技艺
项目 | 数据 |
---|---|
年产量 | 约1000吨 |
出口地区 | 香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 |
加工方式 | 生晒烘烤结合 |
在博白县,桂圆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这里,传统与现代的加工技艺相结合,为桂圆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博白县,被誉为“中国桂圆之乡”,其桂圆以其“干爽成粒、肉似果状、色泽金黄、味清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博白县桂圆产量达到76500吨,是去年的3倍,为桂圆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在博白县三滩镇,记者看到,这里的加工户不仅加工自家种植的龙眼,还能从市场上购买鲜果进行加工。家家户户都建有加工桂圆的场所和烤房,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创造着致富的梦想。
为了提升桂圆加工的科技含量,博白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注册地理产品商标、建设公共区域品牌等,推动桂圆产业从家庭式的小规模种植到连片种植、从传统的土炉加工方式到现代化高效率的加工。
在茂名高州,龙眼加工产业链得到延伸,农民通过深加工龙眼肉,增加了收入。阳江阳西则通过土地改良,让盐碱地结出了致富果。
只是,桂圆加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加工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是其中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方家铺子通过《桂圆干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将传统桂圆干产业升级为现代化标杆。
今年,龙眼大丰收,但市场上好的品种石硖龙眼只售1块5至2块5,普通品种仅售1元至2元。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博白的果农不怨天不怨命,积极寻求破解办法。在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大部分家庭都开展了桂圆加工,使得龙眼产生的收益有增无减。
据了解,博白县加工桂圆历史悠久,技术精良。博白县桂圆以其色鲜、肉厚、圆亮、香醇的特点,深受客商欢迎和消费者喜爱。像黎光彩这样种植、加工、销售桂圆肉的大户真不少,他们一年的收入都在20万元至40万元之间,而一般的小户在自己家里加工成桂圆肉卖给收购点,一年来也赚几万元。
桂圆加工不仅助力了博白县农民走向小康之路,还派生出一支数百人的出色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并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
桂圆加工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指导。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行业监管,制定统一的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桂圆作为一种具有滋补功效的食品,市场前景广阔。预计未来桂圆加工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说完了加工桂圆,传统技艺,致富商机,前景广阔。,接下来聊聊桂圆加工,案例解析,致富新路径。。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博白县桂圆加工的蜕变
政策扶持:助力桂圆加工产业升级
为了提高龙眼质量,博白县采用热风循环烘干方法,在时间和燃料节省60%的情况下,产量比传统的土炉烘干方法增加了一倍。年加工鲜龙眼达8万吨,产出桂圆肉8500吨,桂圆干800多吨,产值约7.2亿元。
博白县三滩镇良茂村村民黎光彩,今年是最好赚的一年。他家里种有三亩桂圆,为了增产又增收,他对桂圆肉进行深加工。黎光彩加工桂圆肉已有二十来年,今年深加工的桂圆肉都销往全国各地。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桂圆加工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博白县将继续深化桂圆加工技术的创新,拓展市场,让更多的农民通过桂圆加工实现增收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