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养殖场建设,需考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因为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日益提升,野猪养殖场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养殖场主们关注的焦点。
建设要点 | 具体要求 |
---|---|
猪场水源要求 | 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易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
猪场地形要求 | 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 |
猪场占地面积 | 根据生产任务、性质、规模和整体情况确定。 |
里窝室设置 | 空间高,坡面不能太滑,便于冲洗和排尿。 |
外窝室设置 | 三侧用水泥砖砌成高折围墙,留门洞,有利于排水。 |
饲料槽设置 | 长度60厘米*40厘米,高度30厘米,用水泥砂浆砌成。 |
近年来,我国在野猪养殖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案例分析
1. 黑龙江省某野猪养殖场,截至2019年年底,规模化养殖比重由2018年的19%提高到27%。养殖地块选址充分考虑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2. 某养殖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环保养殖技术,降低了环境污染。场主与家族共同养殖野猪,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3. 浙江省某庄园式牧场,突出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注重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该牧场入选全省首批美丽生态牧场。
4. 某绿色生态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44个,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该区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5. 广东省某养殖场,针对合规林地新建畜禽养殖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建立生猪养殖生态补偿机制。
关注重点
加强政策支持,对禁养区内需关停搬迁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优先支持异地重建。
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畜禽养殖建设项目,加快环评审批。
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在规划建设中突出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注重绿色生态、环保理念。
只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生态保护。乱建违建养殖场,破坏生态环境,无异于玩火自焚。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的视频会议强调,要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严禁“一刀切”的做法。
在养殖实践中,饲料槽的设置、里窝室和外窝室的建造,以及猪场的占地面积和地形要求,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例如,里窝室要高,棚面盖油毛毡后再加盖草或麦秆,以便夏天不热;外窝室要三侧用水泥砖砌成高折围墙,留80厘米的门洞,安装上钢筋门。
在黑龙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泉水清澈,溪水河流潺潺流淌,白鹭、野猪、山鸡、蛇等生物在此繁衍生息。东方庄园的农活体验项目,让顾客在喂猪香猪、野猪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态养殖的魅力。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易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在建设生态养殖场、推广环保养殖技术的同时,要关注养殖户的实际情况,提供政策支持。
面对畜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问题,浙江希望通过推动规模养殖场、合作社、饲料兽药和屠宰加工企业等主体抱团,推进特色畜牧业生产加工一体化。
村庄的建设和振兴,需要长远规划,实现环保、生态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猪场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地形、水源、饲料槽等细节,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