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防治,戊唑醇使用方法及用量介绍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病害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这其中,戊唑醇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戊唑醇在玉米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包括使用方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戊唑醇,又称戊唑醇悬浮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具有谱广、持效期长的特点。
作物 | 防治病害 | 使用方法 |
---|---|---|
玉米 | 丝黑穗病、大小斑病等 | 拌种、喷雾 |
小麦 | 白粉病、锈病等 | 拌种、喷雾 |
水稻 | 纹枯病、稻瘟病等 | 喷雾 |
花生 | 叶斑病、锈病等 | 喷雾 |
戊唑醇的使用方法主要有拌种和喷雾两种。以下为具体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1. 拌种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播种前,每100公斤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600克拌种。充分拌匀后播种。
玉米病害:每亩地用30公斤水+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进行喷雾。
三、注意事项1. 使用戊唑醇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
2. 戊唑醇不宜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药效。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四、案例分享李先生是河南省某地的一名玉米种植户,多年来一直遭受玉米丝黑穗病的困扰。2024年,他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推荐下,开始使用戊唑醇进行拌种。经过一年的实践,李先生的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产量也有所提高。
案例来源:河南省某地农技推广中心,2024年。
玉米病害防治,戊唑醇使用方法及用量介绍。讲清楚了,接下来是玉米病害防治,戊唑醇应用指南。
玉米病害防治之道:戊唑醇的精准施策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只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传统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害的发生,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环保的防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戊唑醇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农药,对多种玉米病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它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戊唑醇的使用方法如下:
3. 防治对象:戊唑醇可用于防治玉米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白粉病、丝黑穗病等多种病害。
李先生是河南省一位经验丰富的玉米种植户。近年来,他所在的地区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严重,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先生尝试了多种防治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后来,他了解到戊唑醇在防治玉米病害方面的优势,决定尝试使用戊唑醇进行防治。
4. 增效显著:与其它农药相比,戊唑醇具有更高的防治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