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桃树大棚栽培技术,涉及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调控

在大棚内培育桃树,是一项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精心调控的农业活动。

桃树大棚栽培技术,涉及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调控
温湿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桃树生长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18℃,而在5℃以下,桃树的根系将开始活动。大棚内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桃树的生长。

生长阶段 温度要求 湿度要求
萌芽期 15-20℃ 40-60%
果实膨大期 25℃左右,夜间不低于10℃ 40-60%
成熟期 白天25℃左右,夜间不低于10℃ 40-60%
光照调控

光照对桃树的果实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棚内,光照强度和光谱质量都需得到优化。

为了提高光照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

定期清理大棚表面,去除尘埃和污垢

适当调节大棚的角度和间距

病虫害防治

大棚内湿度较高,容易滋生病虫害。

病虫害 防治方法
灰霉病 使用8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 使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
细菌性穿孔病 使用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升进行防治
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确保桃树健康生长的关键。

萌芽前、开花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以复合肥为佳

叶面肥的喷施,如花后10天开始每隔10-15天喷布尿素或磷酸二氢钾

注意水分管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本文来源:XX农业科技研究院

在大棚中,灰霉病是常见病害。防治时,可采用8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此外,10%的灰霉灵烟剂每亩使用250至450克进行熏棚,或使用粉尘剂如5%灭霉灵、6.5%甲霉灵、5%百菌清等,每亩使用1公斤,以降低病害发生。

桃树大棚栽培技术,涉及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调控

为了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湿度,提高地温,在大棚扣棚前应进行灌水,并在扣棚后尽量减少灌水或不灌水。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同时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三、大棚桃树生长节律调整

大棚栽培改变了桃树的自然生长节律,将春花秋实转变为冬花春实。在5℃地温下,桃树根系开始活动生长,17-18℃时最为适宜。为使根系早于地上部生长,扣棚前一个月浇水后,覆地膜提高地温,确保地下部和地上部协调生长。

四、追肥与叶面肥喷施

追肥应在萌芽前、开花和果实膨大期进行,以复合肥为宜。特别需注意叶面肥的喷施,花后10天开始,每隔10-15天喷布1次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连续2-3次,以促进果实发育。

扣棚时间应根据预期果实上市时间确定。预期上市晚则扣棚晚,分期扣棚可避免集中上市。为了保证充分完全的自然休眠,以12月上中旬扣棚较为保险。可采取扣棚初期降温,人工促进完成休眠的方法。

花期棚内温度以20℃左右为宜,最高不超过25℃,夜间温度不能低于5℃。为保证温度不低于5℃,遇寒流时要用火炉增温或点燃酒精灯加热。相对湿度不超过60%,以保障花期的正常进行。

八、树体管理与修剪技巧

定植后,在30-40厘米处定干,一般每株留2个主枝。新梢长到30厘米时摘心,促发二次梢增加营养面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日光温室桃树栽培技术,通过大棚及相关设施为桃树生长提供所需环境。

九、桃树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桃树大棚栽培一般为促前栽培,通过大棚栽培使果实提早上市。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选择及早熟品种。需冷量低的品种扣棚早,反之则扣棚晚。在和田一般扣棚时间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

大棚桃树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灰霉病、细菌性穿孔病等。防治蚜虫时,谢花10-15天后使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揭膜后的病虫害防治参照陆地栽培进行。

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桃树又是喜光作物,所以棚内的光照对于正常生长结果非常重要。光照太弱时要人工辅助光照,保证正常生长。

为增加照明小时数和光强度, 改善温室的结构条件和管理技术,以增加自然光的穿透率。具体措施包括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并及时使用不滴水的薄膜和抗老化材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