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危害茄子的细菌性病害
茄子,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茄子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细菌性褐斑病的侵扰。这种病害不仅影响茄子的外观品质,还可能造成减产,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
名称 | 英文名 | 为害症状 |
---|---|---|
茄子细菌性褐斑病 | Eggplant necrotic leaf spot | 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蕾 |
叶片:先在叶缘点状小斑,大小2~5mm,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融合,成为较大的病斑,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 ||
花蕾:萼片先发病,出现灰色斑,逐渐 到整个花器。 | ||
嫩枝:病部变灰腐烂,病部以上枝叶凋萎。 | ||
果实:发病始于果实脐部。 |
病原为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 Stapp,属细菌。菌体杆状,具极生鞭毛多根。病原在土壤中越冬,主要通过水滴溅射传播,接触也可传播病原。病原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防治方法田间发病较多时,可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
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
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四、田间管理与预防策略药剂防治只是治疗茄子细菌性褐斑病的一个途径,加强棚室管理,培养壮棵,对预防病害发生更为重要。
与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棚室栽培时要注意提高棚温和地温,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浇水时要防止水滴溅射,以减少传播。
此外,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积累,也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措施。
五、案例分析某种植户在2019年茄子种植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细菌性褐斑病。通过实施以上防治与管理措施,该种植户的茄子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提高了15%,经济效益显著。
茄子细菌性褐斑病,学名Eggplant necrotic leaf spot,主要侵害叶片和花蕾,严重时可蔓延至茎和果实。病斑初期为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融合,导致病叶干枯脱落,花蕾和嫩枝也会凋萎。病原体为菊苣假单胞菌,属细菌类,菌体杆状,具极生鞭毛,能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荧光色素。
病害的传播与发病条件该病害主要通过水滴溅射传播,病原菌可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病菌可周年危害。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故在种植茄子时,应注意控制温湿度,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轮作换茬与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加强棚室管理提高棚温和地温,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浇水时防止水滴溅射,减少传播途径。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案例二某茄子种植基地,在茄子细菌性褐斑病高发期,采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3次,病害明显减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