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水稻深受南方卷叶虫侵袭,严重威胁其生长
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是一种具有强迁飞能力的害虫。今年早稻水稻卷叶虫发生比往年早、发生面积大,主要是受气候影响导致卷叶虫大量迁入,江西赣南地区监测到今年卷叶虫的迁入量是近10年最多的。
年份 | 发生面积 | 防治面积 | 挽回损失 |
---|---|---|---|
去年 | 1360 | 3967 | 67万多 |
去年春季,我市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851亩,防除775亩;秋季大面积已经防除结束,少部分仍在铲除之中。
病害方面,小麦赤霉病成小麦“第一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对水稻威胁最大。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我市去年农药用药实现了“零增长”。
未发现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
水稻显纹纵卷叶螟,和普通卷叶虫的区别是这个虫身上有刚毛,食量比普通卷叶虫大,活泼度高。近期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面积水稻卷叶螟虫害,许多农业...卷叶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不大主要取决于有没有在水稻分蘖期做好防治工作,如果能够及时地在水稻分蘖期将其防治好,则即使水稻的叶片卷白了也不会影响到后期的产量;但如果没有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比如当水稻进入孕穗期后还受到卷叶虫的危害,则对后期的产量就会有影响。
小麦、水稻能丰收,离不开对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记者昨从市植保站了解到,去年一年,我市病虫害测报准备,防治及时,在实现农药零增长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病虫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全年共挽回粮食损失95万吨。
根据以往卷叶虫的发生规律,一般早稻卷叶虫主要以迁入型为主,生长后期则是迁入+本地繁殖,而且迁入峰期的拉长,加之水稻分蘖旺盛、高温高湿环境...
卷叶虫在水稻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近年来,因为水稻种植格局的调整,防治药剂的改变,水稻纵卷叶螟发生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稳产、高产,一般情况下减产2~3成,严重时可减产5成以上,所以全面认识稻纵卷叶螟,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2015年,扬州夏熟作物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分别为288万亩、46万亩,总体表现为虫害轻、病害重。
特别是植保无人机“飞防”,在我市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一些农户还走出家门,到外地去防治挣钱。如一徐姓农户,在购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后,不仅自己使用,还到河南帮助防治小麦赤霉病、去江西帮助防治水稻穗期病害,服务收入达5万元。
全市水稻组织了5-6次防治战役,有效地减轻了病虫危害。
种植户应多到田间观察水稻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现田间束叶较多时,应及时防治,等大量出现卷白叶说明虫龄已经很大,而3龄后高龄虫难以防治。
科学用药:适用于防治卷叶虫的药剂有苏云金杆菌、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虫螨腈·茚虫威、甲维盐·虫螨腈。
山区水稻最怕钻心虫。
幸亏去年雨水较多。
我市植保机械装备数达2.2万多台,其中担架式弥雾机2856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92台,多旋翼小飞机13台,日作业能力80万亩以上。
经过对扬州水稻深受南方卷叶虫侵袭,严重威胁其生长。的讨论,现在轮到扬州水稻抗虫育种技术突破。
扬州,这座历史名城,近年来在农业科技领域也显现出勃勃生机。尤其在水稻抗虫育种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福音,也为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卷叶虫的威胁去年,我市将“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纳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内容,并在所有农业县建立了示范点,确保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到百分之百。这样的举措,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也为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防治策略与药剂选择 未来展望扬州水稻抗虫育种技术的突破,预示着我国水稻种植业的未来将更加光明。在科技助力下,我们有望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