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雏鸡养殖管理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

雏鸡作为养殖业的起点,其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雏鸡养殖管理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
一、进雏前的准备

育雏舍清扫干净,使用2火碱进行消毒。

准备全价的雏鸡配合饲料、饮水器、饲料桶、干湿温度计、喷雾器、保温设备、常用药物等。

根据养殖计划修建育雏室,确保有窗户,便于空气流通和采光。

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雏鸡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

时间 温度要求 湿度要求
1-10日龄 32-34℃ 65%-75%
11-20日龄 30-32℃ 60%
21-30日龄 20-24℃ 60%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应立即饮水,1-3日龄可饮用万分之二高锰酸钾水,长途运输的雏鸡在饮水中要加入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开食在饮水后2-3小时进行,待有60%-70%的雏鸡可随意站立行走时即可开食。

四、光照管理

育雏室第一周采用24小时连续光照,第二周逐渐减至19小时,第三周起可用自然光。

五、空气和卫生条件

育雏室要保持良好的通气,定期清理地面鸡粪,并消毒。每天刷洗饮水器具,定期清理喂料器具,打扫舍内卫生。

六、疫病防治

小鸡出壳后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两周内的小鸡用药物预防鸡白痢、球虫病。

七、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要求1-2周龄雏鸡每平方米50只,3-4周龄雏鸡每平方米30只,5-6周龄雏鸡每平方米15-20只;每小群的饲养数量以70只-100只为宜。

八、育雏方式

平面育雏和网床育雏是两种常见的育雏方式。平面育雏适合刚起步的农户,而网床育雏具有节约空间、育雏量大等特点,适合专业化规模养殖。

在雏鸡养殖过程中, 需要打造一个干净、舒适的育雏环境。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场在育雏前一周对育雏舍进行了彻底清扫,并使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消毒。此外,育雏用品如全价雏鸡配合饲料、饮水器、饲料桶、干湿温度计、喷雾器、保温设备、常用药物等均准备齐全。 雏鸡对湿度和温度的适应性较差,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以某养殖户为例,他们在育雏初期将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因为雏鸡的成长,逐渐调整至60%左右。温度方面,刚出壳的雏鸡温度要求达到32度—34度,随后每周降温不超过3度,4周后降至20度即可。 三、饮水与开食策略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应立即饮水。以某养殖场为例,1—3日龄的雏鸡饮用万分之二的高锰酸钾水,长途运输的雏鸡则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开食在饮水后2—3小时进行,待有60%—70%的雏鸡可随意站立行走时即可开食。饲喂次数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光照对雏鸡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以某养殖场为例,育雏室第一周采用24小时连续光照,用强光防止恶癖,每15平方米舍用40瓦灯泡离地约2米高。第二周逐渐减至19小时,换25瓦灯,第三周起可用自然光。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时通风换气,定期清理地面鸡粪。 雏鸡的免疫能力较低,因此需要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以某养殖场为例,小鸡出壳后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两周内的小鸡用药物预防鸡白痢、球虫病。一旦雏鸡出现问题,要迅速采取措施,避免大面积发病。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以某养殖户为例,1—2周龄雏鸡每平方米50只,3—4周龄雏鸡每平方米30只,5—6周龄雏鸡每平方米15—20只。饮水器和饲料桶的数量要充足,放置的位置要适当。 育雏工作成败与否主要体现在“饲养管理”四个字上。在日常生产中,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下去,育雏工作就能做好。雏鸡养殖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养殖户们耐心和细心,才能养好雏鸡,提高存活率,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雏鸡养殖管理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