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肠炎病是鳗鱼养殖中常见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肠炎是鳗鱼养殖过程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年均会发生,尤其在红虫期和进出保温棚时发病,虽然该病不会引起明显的死亡,但会影响鳗鱼的摄食,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及生长缓慢。
在鳗鱼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等,需及时防治。图:鳗鱼
疾病名称 | 病因 | 症状 |
---|---|---|
烂鳃病 | 细菌或某些寄生虫侵入鳃部引起 | 病鳗外观几乎看不到异常,病鱼离群独游,浮头,鳃丝组织破坏,缺损大 |
肠炎病 | 细菌感染 | 肠道溃烂,导致摄食困难,肛门红肿,排泄物呈灰白色 |
肠炎的原因主要包括:
水质问题:水质不佳时鱼体内的菌群失衡导致病原微生物繁殖。
饵料受污染:饵料中的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水温、气温变化:未及时控制投饵量,鳗鱼过食引起肠道损伤而遭细菌感染。
肠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消化不良,排粪不正常,摄食量逐渐降低。
肛门红肿,排泄物呈灰白色漂浮于水面。
病鳗离群独游,活力下降。
控制池塘养殖密度,保持水体环境。
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定时定量。
使用乐畅进行抑菌消炎。
养殖过程中尽量多开增氧机,保持池塘水体水质良好。
发现鳗鱼发生肠炎后及时减料。
使用“肠苷康”1包+“菌炎好迪”1包+“肝胆易康”1包拌料80斤内服,连续内服3-4天。
注意事项:肠炎病的治疗,不但要重视抑制和杀灭肠道内的病原菌,同时要重视内脏的保护。
鳗鱼肠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鳗鱼养殖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其成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案,有助于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疾病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位于佛山南海西樵地区的某鳗鱼养殖场,近年来,就深受肠炎病的困扰。该养殖场主要以土塘养殖为主,常见细菌病包括肠炎、赤鳍、烂鳃、大肚子等,其中肠炎病最为常见。通过调查发现,该养殖场的肠炎病主要由于水质问题、饲料质量问题以及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引起。
针对肠炎病的防治, 应从源头入手,改善水质,确保水质清洁、稳定。同时,要选用优质的饲料,避免饲料质量问题导致肠炎病的发生。此外,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减少应激反应,也是预防肠炎病的重要措施。
在治疗肠炎病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要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减轻鳗鱼的消化负担。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菌素进行治疗,如“肠苷康”、“菌炎好迪”等。同时,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良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预防肠炎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环境质量。具体措施包括:控制池塘养殖密度,保持水体环境;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定时定量;使用乐畅等抑菌消炎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多开增氧机,保持池塘水体水质良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