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底板病是甲鱼常见疾病,表现为底板发白、食欲减退
病因:该病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5-8月,主要危害3两以上规格的个体。
症状:发病初期,甲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口腔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鱼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肿大、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内有凝固的血块,有些病鱼腹腔有积水。
甲鱼白底板病:症状与危害甲鱼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对外塘甲鱼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如不及时实行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造成大面积死亡。
甲鱼白底板病,甲鱼失血症,一直是个争议性非常大的疾病,算是个疑难病,是目前仅次于腮腺炎病对甲鱼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种类型白底板的共同特征底板呈现白色无血色。
症状 | 描述 |
---|---|
腹甲、口腔颜色 | 苍白色 |
活动力 | 迟缓 |
摄食量 | 明显下降 |
剖检症状 | 肝脏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肿大、硬结,胰脏糜烂,肠贫血状,肠内有凝固的血块,腹腔有积水 |
选用优质甲鱼苗种,提高甲鱼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严格进行消毒:放养前半个月,鱼塘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彻底消毒才可使用。
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每隔15-20天用30斤/亩米的生石灰或用0.7斤/亩米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
使用光合细菌1-3ppm加以改善水质,中和池中各种有机酸,改善底质环境,保持水质稳定。
选用营养均衡、新鲜度好的甲鱼配合饲料,保证甲鱼的正常生长和增强甲鱼的体质。
均衡投喂,防止爆增投喂。
治疗方案
在饲料中加入红霉素、先锋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投喂,投喂方法是:第一天用药1两/100斤料,第2至第7天减半,7天为一个疗程。
在饲料中添加vc和速饵净。具体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1两/100斤料的vc和1-2两/100斤料的速饵净。
全池泼洒福尔马林,用量40斤/亩米,用后1-2天再调节好水质。
全池泼洒大黄和硫酸铜。
全池泼洒五倍子。
甲鱼白底板病是甲鱼常见疾病,表现为底板发白、食欲减退。已经说过,下面看看甲鱼白底板病:高效防治策略解析。
面对甲鱼白底板病,预防胜于治疗。选用优质甲鱼苗种,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严格消毒,放养前半个月,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鱼塘。此外,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中和有机酸,保持水质稳定。营养保健剂活性氧能形成活性微生物保护膜,减少肠内腐生菌的污染,维持肠道健康,提高甲鱼抗病能力。均衡投喂,防止爆增投喂,选用营养均衡、新鲜度好的甲鱼配合饲料,保证甲鱼正常生长和增强体质。
治疗甲鱼白底板病, 要改善水质,全池泼洒福尔马林,用量40斤/亩米,用后1-2天再调节好水质。全池泼洒大黄和硫酸铜,用量分别为1.5-3斤/亩米和1斤/亩米。此外,全池泼洒五倍子,用量为0.7-1.5斤/米。最后,投喂药饲,在饲料中加入红霉素、先锋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投喂方法是:第一天用药1两/100斤料,第2至第7天减半,7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在饲料中添加vc和速饵净,具体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1两/100斤料的vc和1-2两/100斤料的速饵净。
面对甲鱼白底板病,养殖户应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加强水质管理,选用优质苗种,科学投喂,提高甲鱼抗病能力。同时,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相信在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甲鱼白底板病将得到有效控制,为甲鱼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