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基围虾养殖:一种在池塘中饲养基围虾的农业生产方式

基围虾,一种原本生活在海水中的鲜美虾类,如今在池塘中也能茁壮成长。这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也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围虾养殖:一种在池塘中饲养基围虾的农业生产方式
虾苗淡化:从海水到淡水

基围虾的养殖, 要经历淡化过程。由于基围虾原本生活在海水中,因此,其人工育苗也要在高盐度环境中进行。一般出苗时的海水相对密度为1.02。虾苗移养到淡水中必须先经过淡化养殖,只有淡化好的虾苗才能进行放养。

放养前1天,用体长2厘米~3厘米的青虾苗试水5小时~6小时,然后再放养基围虾苗,每亩水面放养8万只~10万只;若经中间强化培育后,规格达1厘米~1.5厘米,每亩水面放养5万只~6万只,具体放养密度还应根据池塘的条件和技术状况而定。放养的虾苗要求外壳光洁晶莹,规格均匀,体质健壮,强跳有力。

稻田基围虾饲养:绿色生态养殖新趋势 基围虾价格:稳步上升,市场前景广阔

基围虾的价格呈现平稳上升状态。一是基围虾的价格开始慢慢呈现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人吃得起,需求在上升。二是受前几年的冲击,倒闭了大批养殖场,导致基围虾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

水质管理:保证基围虾健康成长

虾苗下池时,水深控制在60厘米,并保持10天左右。以后每隔7天加水1次~2次,每次加水深度10厘米~20厘米,最深水保持在1.5米~1.6米。池水满后,定期放掉底层水。选择晴天上午放水最佳,放掉50厘米~60厘米底层水,让阳光尽可能照射水体,使整个水体成为富氧区,以加速虾的蜕壳,利于生长。

要注意施肥培肥水质和机械增氧。施肥要根据水质肥瘦程度进行调控,控制水色为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掌握在30厘米~35厘米。基围虾对于虾塘底质的要求高于其他虾类,因此,虾塘底质改良就显得十分重要。不定期撒施生石灰对改良虾塘水质和底质有一定效果,每亩水面用量10公斤~15公斤。

投饵管理:科学喂养,提高产量

养殖前期,即虾苗下塘的前1个月,主要依靠池中浮游生物为饵料或辅以少量细微颗粒饲料。虾苗下塘1个月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6%。在生长旺季,有条件的地方再辅投一些经破碎的螺蚬、小杂鱼等。投饵量还要根据季节、水温、气候以及水质好坏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如水温在25℃~30℃时,基围虾摄食旺盛,应抓住时机,多投喂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0.3%~0.5%多种维生素和骨粉之类的添加剂,以保证虾生长的营养需要。白天投喂占日投饵量的1/3,傍晚占2/3,生长旺季半夜可增投一次。

收捕时间:适时收获,保证品质

基围虾的收捕时间主要取决于成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要求。一般在淡水池塘养殖80天~100天,即可达到7厘米~10厘米长的商品规格。也可进行轮捕,收捕方法有三种:地笼、拉网及干塘放水收捕。

基围虾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为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基围虾养殖有望成为未来农业的新亮点。

养殖时间 成虾规格 收捕方法
80天~100天 7厘米~10厘米 地笼、拉网、干塘放水

在探索水产养殖新领域的征途上,基围虾池塘养殖以其独特的养殖模式和创新技术,正引领着行业的未来发展。以下,我们就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创新案例,为读者带来实际的养殖指导。

基围虾的养殖并非易事,尤其是其从海水向淡水环境的过渡。这一过程被称为淡化养殖,是确保虾苗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通常,基围虾苗种孵化时的海水比重约为1.015~1.020,而移养到淡水环境中,则需将比重降至1.002~1.003以下。这一过程需要精心操作,确保虾苗顺利适应新环境。

基围虾养殖:一种在池塘中饲养基围虾的农业生产方式
养殖方法创新:提升基围虾产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围虾养殖方法,旨在防止水体污染,缩短捕捞周期,提高产量。该方法将基围虾在沙泥底或泥底池塘内养殖,水温控制在18至25°C。投喂时,通常在下午3至4点时满池播撒投喂细微人工配合颗粒饵料,成熟期捕捞则采用围网等方式。

基围虾以其壳薄、体肥、肉嫩、味美而著称,市场需求稳定上升。在南方地区,基围虾一年可进行两茬养殖,淡水中人工饲养亩产量可达75至100千克以上。这为养殖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

基围虾池塘养殖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行业发展。通过科学的水质管理、养殖方法的创新和科学喂养,基围虾养殖不仅能够保障虾苗的健康成长,还能显著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围虾养殖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