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黄鱼养殖引入瘦身术,旨在提高养殖效率
柴国良介绍,传统的网箱养殖大黄鱼,放养密度高,全程依赖人工投喂饵料,大黄鱼吃多动少,体内油脂含量高,影响品质。
今年,蓝海洋公司又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形成了海水养殖大黄鱼肌肉品质评价体系、大黄鱼的养殖补偿机制等一整套养殖“瘦身术”。大黄鱼过去因大腹便便被戏称为“老板鱼”而乏人问津,嵊泗蓝海洋生态养殖公司采用“瘦身术”养殖大黄鱼。
为保持围网养殖,利用了部分海区的天然小杂鱼虾,可以减少饲料消耗,降低大黄鱼修长的体形和含脂量,适当控制饵料的投喂量,饲料成本比普通小网箱可降低20%以上。浙江省的舟山与福建的闽江口均曾是我国重要的大黄鱼渔场,大提高大黄鱼商品鱼的质量安全水平。
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该省通过实施鲜活水产品项目,成功培育了宁波海鲜、舟山海鲜等知名品牌,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研究表明:新的生态养殖系统符合大黄鱼摄食习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大黄鱼的生态养殖产业。关键词:大黄鱼;解冻;中心温度;弹性;品质
嵊泗海域水质优良、流速快,这也为养殖大黄鱼“瘦身”提供了良好条件。半放养的大黄鱼生长在嵊泗外海海域,水深20米至50米,大黄鱼活动空间有3000立方米左右。养殖区域内平均潮水流速达到每秒1.2米,而浅海区域只有每秒0.6米的潮水流速,半放养大黄鱼在湍急的潮水中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因此不会像浅海养殖大黄鱼那样猛长脂肪。
技术进步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如高效增氧、病害防治、饲料配方优化等,显著提高了大黄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区域集中大黄鱼养殖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逐渐普及,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和成活率。
浙江省养殖产量位于全国第二,占12.76%,主要集中于甬台温几个沿海市,并大力发展“仿野生”大黄鱼养殖模式,提高竞争优势。大黄鱼是水产界的“大胃王”!饲料消耗占养殖总成本的7-8成左右。上世纪50-60年代,沿海盛行“敲罟渔法”,效率高,成本低,但不分老幼地捕杀,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有害渔法。
柴国良介绍,相关部门和专家多次检测后认为,蓝海洋公司引入“瘦身术”养出的大黄鱼色泽、口味等各方面均接近野生大黄鱼,为目前国内养殖大黄鱼中品质最好的。
尽管大黄鱼网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配方饲料的研发上作却相对滞后,目前仍然是以投喂鲜活小杂鱼为主的养殖方式。大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市场需求极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浙江、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网箱养殖的主要海水品种。蔡立胜等14研究了大黄鱼对配合饲料的消化率发现,虽然在基础饲料中...
柴国良表示,如果大黄鱼“瘦身”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得到省里批准,必将带动全市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该系列产品的规模生产,可以彻底改变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缺乏专用系列人工配合饲料的局面,对于人工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提高养殖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还开创性的针对鲍鱼不同的养殖模式开发出相应的饲料投喂技术,达到提高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减少对环境条件的压力的良好环境效益。
养殖方式 | 传统养殖 | 瘦身养殖 |
---|---|---|
饲料消耗 | 高 | 低 |
大黄鱼品质 | 差 | 优 |
养殖成本 | 高 | 低 |
说完浙江大黄鱼养殖引入瘦身术,旨在提高养殖效率,降低饲料消耗。,继续聊大黄鱼瘦身养殖,高效节能新趋势。
柴国良透露,蓝海洋公司大黄鱼销售量约70吨,产值300多万元。大黄鱼“瘦身”后,重量减轻,价格上升,品质更接近野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