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黄鱼产业化全面启动,探索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吴雄飞还透露,为了今后将宁波岱衢族大黄鱼更好地推向市场,目前我市正在给岱衢族大黄鱼注册商标。
其中“闽东族”大黄鱼主要分布在浙南、福建和广东沿海,“岱衢族”大黄鱼主要分布在浙北舟山岱衢洋渔场,是历史上东海大黄鱼的主要代表。岱衢族大黄鱼因其体色金黄、肉质鲜嫩和历史记忆等因素,更受浙江、上海一带消费者欢迎。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教授建立长期合作,麦康森教授专门在该院设立工作站后,带领他的团队帮助研发适合宁波深海养殖的生态化无污染...
“采捕野生岱衢族大黄鱼作为亲本,投入高、风险大,相关苗种企业想干不敢干。”据一业内人士透露,最终推动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化的还是浙江、上海等地区对野生大黄鱼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野生大黄鱼与养殖野生大黄鱼20-30倍的价差。
大黄鱼是我国传统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有“海水国鱼”的美名。因其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大黄鱼分为“闽东族”和“岱衢族”。
研讨会上,万达酒店及度假村餐饮公司与宁德市渔业协会就双方共同发展“预制菜”合作,携手打造大黄鱼走向全世界的新品牌理念签订合作协议。现场的宁德渔业界、餐饮界等领域专家,就宁德大黄鱼的历史文化、发展思路、品牌建设、淮扬菜融合、新菜式研发、地标性食材餐饮打造等方面进行交流碰撞,为推动...
记者了解到,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到2014年,我市将在岱衢族大黄鱼良种场、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建成2个良种选育基地,保活优良品系亲本1000尾,培育品质佳、生长速度提高10%的苗种2800万尾。苗种辐射我市的象山、宁海、奉化以及周边养殖区域。此外,在宁波市象山港网箱养殖区域,将建成5个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其示范养殖网箱达5000箱,辐射网箱2万箱。
前不久,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大学等10家单位承担的《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资助,中央财政补助165万元;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4家单位承担、宁波大学竺俊全教授为主持人的《岱衢族大黄鱼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2011年度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资助,市财政科技经费计划补助100万元;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单位承担、吴雄飞研究员为主持人的《岱衢族大黄鱼科技创新团队》,列入2011年度宁波市第二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建议名单,3至5年内计划给予100万元-300万元科技项目经费支持。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曾诗淇晚上6点半左右,福建宁德的城澳码头,53岁的老渔民连友平驾着汽艇驶向内海深处的养殖基地,再过个把小时,就是捕捞大黄鱼的最好时间,大黄鱼务必在夜晚暗灯捕捞,连友平说,大黄鱼...
只是,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化进程却并不顺当。
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市本级实施岱衢族大黄鱼品种培育方面的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财政科技经费投入300余万元,在大黄鱼原种保存、良种选育、脱脂加工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央、市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岱衢族大黄鱼,就是要集成现有技术成果,优化从种苗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
让更多岱衢族大黄鱼游到市外、省外生长发育,拓展养殖空间,做大本地大黄鱼产业“蛋糕”。 日前,研究院正式发布了大黄鱼“甬岱1号”新品系。这是第六代岱衢族大黄鱼,体态优美,生长速度快,吸引了台州、温州等地众多养殖大户前来采购苗种。目前,宁波本地繁育的正宗岱衢族鱼苗仅七八千万尾,远远不...
新闻网 2011-11-22 10:29 ▲岱衢族大黄鱼闽东族大黄鱼 中国宁波网讯昨天,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继率先攻克本地大黄鱼繁育养难题之后,本地大黄鱼产业化在宁波全面启动,而有正宗东海海区血统、肉质更鲜美的人工养殖本地大黄鱼的产量将大为增加,并且口感将全面接近野生鱼
“到明年春节之前估计有数千尾体重在0.5公斤左右的岱衢族大黄鱼可以供应市场,再下一年则有可能达到20多万尾,不过这一切还要取决于下一步的养殖进度和大黄鱼的品质。”昨晚,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吴雄飞表示,目前宁波渔业科技人员正在努力改良岱衢族大黄鱼技术和养殖环境,一定要确保品质最好、最接近野生的岱衢族大黄鱼让宁波市民尝鲜。
目前,宁波市场上的商品鱼,基本上来源于我市及周边地区和福建养殖的“闽东族”大黄鱼。
从1996年开始,我市在象山港内的西坞港、奉化桐照海域以及象山崇堍港等区域大规模养殖“闽东族”大黄鱼。只是,“闽东族”大黄鱼经过10多代的近亲繁殖,种质严重退化,再加上养殖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生长速度减慢、病害多发、商品鱼品质低下,商品价格不高。
为保护和恢复濒临绝迹的岱衢族大黄鱼种质资源,解决养殖大黄鱼品质不高和养殖效益低等问题,近年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大学等单位...
据记者披露,最近,宁波、舟山、温州以及福建的渔业专家,正在研究新的大黄鱼保护思路.除了专家群体反应迅速之外,在“大黄鱼喜讯”发生地象山县...
“甬岱1号”新品种不仅更好养,味道也更鲜美。 那么,“甬岱1号”新品种为什么会具备这些优势? 这还要从项目组摸索出的一系列创新技术说起。十多年来,项目负责人吴雄飞带领研究团队,深耕岱衢族大黄鱼新品种选育和健康养殖领域,在种质资源标记鉴别和保存、投喂和分级养殖及防病害、种苗培育及养成等技术上取
宁波因港而生、向海而兴,有着8000多年的海洋文明史,海洋渔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大黄鱼养殖产业也是宁波传统三大主导养殖产业之一,对宁波养殖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采捕岱衢洋具有特定遗传标记的野生大黄鱼,探索种质活体保存和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扩繁建立种质资源库.
“这意味着,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化、商业化在宁波全面启动。”业内人士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目的是解决产业化中的技术难题。
项目名称 | 资助单位 | 资助金额 |
---|---|---|
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国家星火计划 | 165万元 |
岱衢族大黄鱼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 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 100万元 |
岱衢族大黄鱼科技创新团队 | 宁波市第二层次科技创新团队 | 100万元-300万元 |
宁波大黄鱼产业化全面启动,探索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新路径。讲得差不多了,现在聊聊宁波大黄鱼产业升级,创新海洋渔业模式。
产学研合作,打造生态化养殖模式宁波市科技局对岱衢族大黄鱼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2007年,宁波市科技局实施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160万元,用于原良种活体保存库的建设。
未来展望:做大本地大黄鱼产业“蛋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