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花生白绢病:土壤传播的威胁与应对策略

花生白绢病,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的病害,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花生产量。它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中的带菌侵染和种子的带菌传播。发病越早,对花生的危害越重,产量影响越大。从2011年开始,在花生主产区的河南、山东,花生白绢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尤其是2016年、2017年,更是达到了极其严重的发生程度,致使花生严重减产。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症状 描述
茎部病斑 褐色梭形,长约0.5厘米,并有油菜子状菌核
茎叶 变黄,逐渐枯死
荚果 腐烂

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不仅使得花生产量下降,还严重影响了花生的品质。因此,了解花生白绢病的发病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花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真菌病害。其病菌最适宜生长和传播的温度大约在25~35℃,空气的湿度是90%~100%,土壤含水量也应保持在最适宜的范围。

高温、高湿环境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

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

阴雨天发病较重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收获后立即清除病残体,深翻,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菌剂抑制病菌生长,如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等。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淋丰洽根保600-800倍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每株喷淋对好的药液100-200毫升。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和危害。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花生白绢病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生存5-6年,大部分分布在1-2厘米的表土层中。在干旱条件下,茎上病痕发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长约0.5厘米,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

1.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花生种子,有利于提高花生对病虫害的抗性。同时,选用无病种子,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 土壤处理:收获后立即清除病残体,深翻,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 3. 发病初期喷淋:发病初期喷淋丰洽根保600-800倍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1500倍液,每株喷淋对好的药液100-200毫升。

实际案例分享

河南某农户,种植花生多年,一直受到白绢病的困扰。2018年,他尝试采用本文提到的防治方法,收获时发现花生产量明显提升,白绢病发生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位农户表示,通过科学防治,不仅减少了损失,还提高了收入。

未来展望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有效的方法出现,为花生种植户带来福音。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应对花生白绢病的挑战,为我国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