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选留种需抓基础健康、抓遗传品质、抓适应环境
作者:田园茶韵君•更新时间:9小时前•阅读2
一、狐狸选种的重要性


狐狸养殖,选种是关键。选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狐狸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狐狸选种工作,确保种群质量。
要素 | 具体要求 |
---|---|
基础健康 | 母狐狸产期早、产仔多;仔狐狸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 |
遗传品质 | 银狐狸幼公狐狸出生在4月5日前,母狐狸出生在4月10日前;蓝狐狸出生在5月20日前。 |
适应环境 |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狐狸品种,提高养殖成功率。 |
1. 初选:于仔狐狸断奶分窝后进行,主要根据亲代生产性能进行初选。
3. 精选:根据个体品质、亲代记录和后裔品质好坏,并测重毛皮品质,严格选留,不合要求的淘汰。
种狐狸的年龄组成与繁殖能力密切相关,通常2~4年的母狐狸受胎率、产仔数均较高,并且较稳定。
2~4年种狐狸占70%~80%,当年育成狐狸占20%~30%,这样组群,才能保证稳产高产。
选择食欲强的健康个体留种,患过病尤其是患过生殖系统疾病的个体不宜留种。
终选以种兽的毛皮品质和健康情况为主要条件。
大连普兰店市养殖户的实践经验表明,狐狸每年要进行3次选种,即初选、复选和精选。通过严格筛选,成功打造了优质狐狸种群,提高了养殖效益。
狐狸选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只有抓好基础健康、遗传品质和适应环境这三个关键要素,才能确保狐狸种群的质量,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断奶分窝后的仔狐狸,其初选至关重要。这一环节主要依据亲代的生产性能来进行。具体要求是:母狐狸产仔早且数量多;仔狐狸生长发育迅速,成活率高。以银狐狸为例,其幼公狐狸需在4月5日前出生,母狐狸则在4月10日前出生;蓝狐狸则要求在5月20日前出生。此外,仔狐狸的留种数量需比原计划多出30%至40%,以确保在配种前种兽的意外损失或出售种兽不足时有所补充。 成年公狐狸的选种工作在配种期后进行,针对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不良的公狐狸,需及时淘汰。成年母狐狸的选择则是在产仔狐狸分窝后进行,重点考量的是产仔数量、母性强、泌乳力高等因素。以银狐狸为例,产仔5只以上且母性强的母狐狸,以及哺乳的仔狐狸发育正常且发情早的个体,均视为优质种用对象。相反,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个体则需被淘汰。 取皮前的种狐狸复选与淘汰 在取皮前,对复选的种狐狸 进行选择与淘汰。这一过程将依据个体品质、亲代记录以及后裔品质的好坏,同时测量毛皮品质,严格选留,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精选时应比计划多留10%至20%,以便于因配种前种兽意外损失或出售种兽不足等情形的补充。 种狐狸的年龄组成与其繁殖能力密切相关。通常,2至4年的母狐狸受胎率和产仔数均较高且相对稳定,而5年以上的母狐狸繁殖力则有所下降。对于种公狐狸而言,2至3年的个体配种能力最强,而4年以上的个体则呈下降趋势。因此,2至4年的种狐狸应占70%至80%,当年育成的狐狸占20%至30%,这样组群,才能保证稳产高产。 狐狸养殖管理技术的细节解析 狐狸养殖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操作。例如,幼狐的饲养管理,仔狐生后8至10周即可断乳,与母狐分离。如果同窝仔狐发育均匀,可以一次性全部断乳。按性别每2至3只放在一个笼子里饲养,到80至90天改为单笼饲养。同窝仔狐发育不均匀时,则需要特别注意。 种狐狸的品质鉴定是选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包括个体性状的表现型鉴定,适用于遗传力较高的各种性状,如体形、毛色、毛质、出生日期、健康状况等。选种标准方面,应选择食欲强的健康个体留种,而那些患过病,尤其是生殖系统疾病的个体则不宜留种。 群体选择方法的应用 一般大型狐狸场多采用群体选择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某些最优秀的种群中挑选毛皮质量好、繁殖性能高、耐粗饲、抗病力强的优良种狐狸,以充实其他质量欠佳的种群。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种群的质量。 狐狸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狐狸养殖的顺利进行,实现稳产高产。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狐狸育种领域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