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提高巨无霸乌贼苗种成活率近60%
项目 | 描述 |
---|---|
苗种成活率 | 从不足5%提高至近60% |
乌贼种类 | 大型头足类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 |
研究机构 | 浙江海洋学院 |
曼氏无针乌贼的养殖,一直以来都是海洋增养殖产业的重要方向。而近期,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浙江海洋学院成功将巨无霸乌贼苗种成活率提高到近60%,这对于头足类增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巨无霸乌贼,作为一种大型头足类生物,自然条件下个体可达到5公斤左右。只是,由于其繁殖能力有限,传统养殖方式下幼苗成活率极低,不足5%。这无疑限制了乌贼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海洋学院在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殖调控与苗种繁育技术方面,早已走在了全国前列。自2011年开始,该校就依托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苗种繁育研发工作。经过2年多的努力,虎斑乌贼、拟目乌贼苗种繁育终于获得成功。
除了科研方面的成果,浙江海洋学院还积极参与了海水增殖放流活动。日照市近日开展了“海上粮仓”发展战略,将包括曼氏无针乌贼在内的31万尾苗种投入水中,打造水域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充分体现了浙江海洋学院在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担当和责任。
此外,我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网箱,也取得了规模化养殖高价值冷水鱼类的成功。这无疑为我国海洋养殖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谈完我国成功提高巨无霸乌贼苗种成活率近60%。,接下来聊聊巨无霸乌贼苗种培育技术突破,养殖户收益翻番!。
成功案例,实践指导意义 在养殖实践中,日照市水产研究所自2007年起开展金乌贼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经过4年攻关,于2010年成功孵化出幼乌,成为我国首次育成金乌贼伞人工苗种。这一成功案例为我国头足类增养殖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未来展望,助力海洋经济 因为头足类增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海洋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