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鳡鱼赤鳍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

鳡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鳡鱼养殖过程中,赤鳍病作为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本文将详细介绍鳡鱼赤鳍病的症状、病因及防治策略。

鳡鱼赤鳍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
一、鳡鱼赤鳍病的症状

病鱼鳍部表皮剥落,呈灰白色。

肛门发红,腹部和体侧出现红斑,逐渐变成深红色。

肠管糜烂,皮肤溃疡部位寄生水霉,引发水霉病。

病鱼游动缓慢,常静止于池边,不摄食。

鳡鱼赤鳍病主要由产气单胞杆菌引起,常见于水质恶化、蓄养不当的情况下。

水质恶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

蓄养不当: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环境恶化,鱼体抵抗力降低。

病原菌感染:产气单胞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大量繁殖,侵入鱼体引发疾病。

1. 改善水质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正常范围内。可使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遍洒进行消毒。

2. 优化养殖环境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水体环境恶化。同时,加强日常管理,确保鱼体健康。

3. 隔离治疗病鱼

发现病鱼后,要及时捞出并隔离治疗。病鱼要单独养殖,避免病原菌传播。

4. 使用消毒剂

对病鱼接触过的同群鱼和工具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8%硫酸铜、20%高锰酸钾等。

水中缺氧容易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浮头乃至窒息死亡。因此,要注意换水并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量。

四、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发现鳡鱼赤鳍病,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成功控制了病情。具体如下:

时间 措施 效果
2019年3月 使用漂白粉消毒水体 水质得到改善
2019年4月 隔离治疗病鱼,使用消毒剂消毒工具 病情得到控制
2019年5月 优化养殖环境,保持水体溶氧量充足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鱼体恢复健康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鳡鱼赤鳍病,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鳡鱼赤鳍病,顾名思义,主要表现为鱼体赤鳍部位的红肿。此病症多由水质恶化或饲养不当引起,病原体主要是产气单胞杆菌。病鱼背鳍、胸鳍、臀鳍基部发红,肛门扩张发红,腹部充血发炎,鳞片软散易脱。肠管发炎,腹部膨大并有腹水。得此病的鱼游动缓慢,常静止于池边,不久即死亡。

鳡鱼赤鳍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

在某养殖场,由于连续降雨导致水质恶化,鳡鱼赤鳍病爆发。养殖场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对病鱼进行隔离治疗,使用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最后,对病鱼接触过的工具进行消毒。经过一周的治理,赤鳍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养殖场的鳡鱼产量得到了恢复。

因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鳡鱼赤鳍病的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应加强对此病症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的研究,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鳡鱼赤鳍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从而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