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繁殖生物学研究梭鱼繁殖过程及影响因素
据雷霁霖等的研究,梭鱼鱼苗在水温20―23℃时,各发育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为: 仔鱼、稚鱼、幼鱼的生物学特征。 原肠形成: 受精后10...
因此,在分裂中期后的2h内为卵的适当成熟时间,此时的卵才能称为“成熟卵”,而未到此时期的称为“不成熟卵”,超过此时间的则为“过熟卵”。
卵的微观形态是:卵黄颗粒和油滴充满整个卵母细胞,根据油滴、卵黄颗粒和核的变化,本期又可分为三个亚期:
梭鱼繁殖过程及影响因素阶段 | 特征 |
---|---|
Ⅰ期 | 未达性成熟年龄的幼鱼所具有。性腺呈透明的细线状、紧贴于体壁背侧,肉眼不能区别雌雄,其表面看不到血管。 |
Ⅱ期 | 卵巢显著增大,呈圆筒形,淡黄色,卵巢占腹腔的2/3―3/4,卵粒清楚可见,但卵粒结合紧密成块,很难分离。 |
Ⅲ期 | 卵巢外观粗大,几乎充满整个体腔。卵巢呈桔黄色满布血管,早期时卵粒还不能分离,后期卵粒饱满,易脱落分离。 |
Ⅳ期 | 卵巢外观粗大,几乎充满整个体腔。卵巢呈桔黄色满布血管,早期时卵粒还不能分离,后期卵粒饱满,易脱落分离。 |
Ⅴ期 | 卵巢淡黄色,柔软膨大,充满整个腹腔。卵子透明、分离。卵径约1mm左右。 |
Ⅵ期 | 产过卵不久的卵巢或排精后之精巢。卵巢萎缩、松软而充血,呈紫红色。 |
我国海州湾秦山附近,梭鱼产卵盛期是5月上旬至下旬,渤海湾、黄骅地区产卵期为4月底到6月初,在江苏连云港北面至山东日照之间的海区,在5月上、中旬用筛绢拖网可捞到大量梭鱼卵;浙江象山港梭鱼的产卵期为4月初至5月初,以4月上旬到中旬产卵最盛,此时正逢桃花盛开,故渔民特称为“桃花鲻”。
港内梭鱼产卵喜在礁岛附近水深6一8m,潮流较稳,而有淡水冲入,盐度较低,避风向阳的内湾浅海滩处进行。产卵时表层水温在13一18℃,pH为8.0一8.2。
据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在渤海湾海区产卵场的调查,指出梭鱼产卵的重要环境条件是:水深1一10m,以6m左右为中心,底质为泥或软泥,表层温度18一22℃,盐度为27.0-30.3‰。pH为8.04一8,30,透明度为0,27一1.0m,其中表层水温与盐度均比象山港为高。
过熟的概念:过熟包括卵的“生长过熟”和卵的“生理过熟”两方面。
卵巢的发育过熟:指当卵巢发育到第Ⅳ期末时,初级卵母细胞已生长成熟,摆脱休眠状态后,即等待条件进行成熟分裂。
卵的过熟,是指排出滤泡的卵,由于未及时产出体外,而失去受精能力。
现以梭鱼为例叙述如下:
梭鱼为一年繁殖一次的鱼类,为了便于比较和了解其性腺发育的成熟程度,人为把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梭鱼一般生长在浅海,每当春暖水温上升后,大批亲鱼即游向近岸浅水区索饵育肥和寻找它的产卵场。
浙江象山港是梭鱼产卵的良好场所,该港水深,透明度较大;港内潮流平稳,港面风浪较小。
梭鱼在狮子口一带海区产卵最为集中,此处有宽广平坦的滩涂,中潮带底质大部为泥底,底上覆有丰富的黄褐色“油泥”,并有淡水流入,水中带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形成了饵料丰富区,为仔、幼鱼的索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Ⅱ期:出现在开始发育的性未成熟鱼或性腺退化吸收的性成熟鱼。
在第一次达到第Ⅱ期的性未成熟的个体,卵巢呈扁平带状,肉红色且透明,卵巢套膜薄,表面可清晰地看到血管分布,肉眼还不能分出卵粒,平均成熟系数为0。52,卵母细胞的直径为0.10―0.18mm。
第Ⅳ期:卵巢外观粗大,几乎充满整个体腔。卵巢呈桔黄色满布血管,早期时卵粒还不能分离,后期卵粒饱满,易脱落分离。
第Ⅵ期:产过卵不久的卵巢或排精后之精巢。排卵后,卵巢萎缩、松软而充血,呈紫红色。
梭鱼达到性成熟的年龄,雄鱼2龄,大量为3―4龄,雌鱼3龄,大量为4龄。
雌鱼体长达44cm、体重1580g时性成熟,雄鱼则体长达32.5cm,体重450g时可达性成熟。
其卵巢Ⅳ期的重量随鱼体大小、年龄、成熟度而波动在230―2200g之间,怀卵量亦随个体、年龄、体重的增长而增大,一般为150万―400万粒。
河北黄驿地区的梭鱼,其怀卵量约为30.11万―311.5万粒辽宁省的梭鱼每尾在1.5kg以上者怀卵量为30万―50万粒。
这些生物学特征对研究该物种的生态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梭鱼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变化,从受精卵到仔鱼的发育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
梭鱼在仔鱼阶段的生物学特征显著,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食性都有明显变化。
潮汐是导致梭鱼产卵的一个生态因素,梭鱼首批产卵正是大潮期间,此时产卵个体较为集中,因此呈现高峰。
在海区不论白天黑夜均产卵,象山港梭鱼产卵多在黎明前3一4时进行。
产卵前常见成群的梭鱼互相追逐,在一尾雌鱼之后常紧跟有3一4尾雄鱼。
产卵鱼群有时将腹部靠在海底的泥滩上滑行,有时跳上水面又潜入水中,此种异常激烈的动作乃是磨擦刺激腹部和生殖器官,促其性成熟和产卵。
梭鱼的繁殖生态学在适宜的栖息地中,会进行产卵和孵化。繁殖过程受到光照、水温、水流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梭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有助于保护其种质资源,确保物种的延续。水质管理对梭鱼繁殖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都会对梭鱼繁殖造成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