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暴发性出血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鱼类疾病
淡水鱼养殖中,黑鱼暴发性出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性。本文将深入探讨该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饵料鱼质量不佳:长期投喂变质饵料鱼,易引起脂肪肝使肝功能受损,降低鱼体抗病能力。
池塘底质老化:池底严重老化,有机物分解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损害鱼体健康。
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削弱鱼体抗病能力。
病原体入侵:嗜水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在水质恶化、鱼体体质下降的情况下,诱发疾病暴发。
三、症状及诊断黑鱼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表现为病鱼呼吸困难,常浮在岸边水面不动,最后沉入水底衰竭而亡。体外检查,病鱼腹部、两侧皮肤基本正常;肛门红肿也不甚明显,鳃丝完整,颜色基本正常,个别较淡。解剖检查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胆囊易碎,脾脏肿大变紫黑色,后肠部分充血,肠系膜、腹膜、鳔壁、肌肉、生殖腺有充血症状。
四、防治措施
加强饵料管理:选择新鲜优质的饵料鱼,避免长期投喂变质饵料鱼。
改善池塘底质:定期清淤、改底,保持水质清洁。
调节水质: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达标。
消毒杀菌: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杀灭病原体。
内服药物: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内服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养殖户姓名 | 养殖品种 | 发病时间 | 治疗效果 |
---|---|---|---|
冯志峰 | 乌鳢 | 2014年6月 |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张三 | 鲫鱼 | 2015年7月 |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去年4月,安徽郎溪县的冯志峰养殖户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的乌鳢养殖塘中,原本生机勃勃的黑鱼开始大量死亡。经过诊断,这起事件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发的暴发性出血病。该病在高温养殖期尤为严重,治愈后易反复,低水温期则难以控制。
冯志峰的养殖塘底淤泥厚度达70cm,有机物分解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等。池塘水质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削弱了鱼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长期投喂变质饵料鱼,导致脂肪肝,使肝功能受损,也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方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针对黑鱼出血病,冯志峰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剂量泼洒Vc,增加鱼体自身免疫力;内服拌饵,使用金氟康和包膜Vc;同时,外泼消毒,使用二硫氰基甲烷和硫醚沙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冯志峰的养殖塘终于恢复了生机。
四、未来展望:加强预防,共创美好未来黑鱼出血病的爆发,提醒我们,加强鱼病预防至关重要。养殖户应定期改水改底,使用微生态制剂,确保水质良好;同时,选用新鲜饵料,避免使用变质饵料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