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鲈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1、小瓜虫不耐高温,水温30度以上,小瓜虫就会停止繁殖,因此,在夏秋季节,特别是高温天气,鲈鱼养殖户要特别注意小瓜虫病的防治工作。

2、鲈鱼生理状况与小瓜虫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鲈鱼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小瓜虫掠食体的侵袭。因此,在小瓜虫病高发季节,养殖户要加强对鲈鱼的饲养管理,提高其免疫力。

鲈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3、156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下面农百科网为你介绍一下鲈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症状 描述
鳃部症状 鳃部呈现灰白色,鳃丝肿胀,鳃盖张开。
体表症状 鱼体表出现白点,严重时形成白色斑点状囊泡。

4、鲈鱼小瓜虫病的病症: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加州鲈鱼的鳃和体表。肉眼可见病鱼体表、鳍条上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寄生严重时,可产生大量黏液,病鱼体表如覆盖一层灰白色的膜。

5、此病各种规格的加州鲈鱼均有寄生,但主要危害3-4cm的苗种。流行水温为15-25℃。此病以室内水体小、密度大的培育池较为常见。

6、防治方法:①每天每立方米水体用干辣椒0.3-0.4g和干姜0.16g煎煮成汁,全池遍洒,连续3d;②每立方米水体用0.05g孔雀石绿和25g福尔马林合剂全池泼洒;③用1/400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

7、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惨重。

8、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为0.3~0.8×0.3~0.5毫米,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为长卵形。前尖后钝,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

9、据湾镇养鱼形成规模活了市场富了农民湖北省枣阳市据湾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瞄准大市场大力发展好名、特、优、新鱼类养殖不仅活了市场而且还富了农民。去年该镇的渔业总产量达574吨比上年增长了67%其中有36户农民靠养鱼腰缠万贯。到今年5月上旬全镇的养鱼水面已扩大到4000多亩...

10、渔业生产队展开全文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治小瓜虫病,必须先了解小瓜虫的生活史,用药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性能,而且不会破坏水质,还会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繁殖,使用之后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乐畅含有1-8,桉叶素具有较强穿透性和渗透性,可以裂解小瓜虫细胞膜,对小瓜虫具有较强抑制效果。

刚才聊了鲈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严重威胁鲈鱼养殖。,现在聊聊鲈鱼养殖防小瓜虫关键措施。

鲈鱼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4、针对鲈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③使用1/400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

①清塘消毒:对于发生过小瓜虫病的鱼塘,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彻底消杀病原体,避免病害复发。

②苗种放养前的准备: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池消毒,投放健壮苗种,入池前用3%的生理盐水加黄芪多糖消毒10-15分钟。

③降低养殖密度: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鱼体间的接触,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④功能性保健料:刚发病或刚感染时,可适当投喂功能性保健料,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

⑤提前预防: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定期检测鱼体健康状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7、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鲈鱼小瓜虫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养殖户还需不断学习新的养殖技术,提高自身养殖水平,为我国渔业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