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大豆鼓粒期是关键产量形成阶段,需科学管理以保障产量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而大豆鼓粒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大豆鼓粒期是关键产量形成阶段,需科学管理以保障产量
大豆鼓粒期管理要点
管理措施 具体操作
防止早霜危害 适时覆盖,减少早霜对大豆的影响。
拔除田间杂草 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防治荚粒虫害 针对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等害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适时叶面喷肥 每亩用0.3~0.5千克尿素和70~10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30千克,叶面喷施。
适时收获 豆叶大部分脱落,茎和荚变黄,籽粒饱满,手摇晃植株时有响声时收获。

大豆鼓粒期,植株高大不倒伏,不早衰,籽粒饱满充实。此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对增粒重、高产至关重要。

1.及时灌好鼓粒水:鼓粒成熟期正处于降雨高峰之后,土壤水分往往不足,有条件时可灌溉补水。

2.适时叶面喷肥:在大豆鼓粒期,叶面喷施0.5%尿素+0.4%磷酸二氢钾+0.1%硼砂+0.1%红糖混合溶液,隔7天再喷一次,对减少秕粒,增加粒重有显著效果。

3.拔除田间大草: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拔除田间大草。

4.防治荚粒虫害:如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等。

5.适时收获:大豆到生长后期,要适时收获,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

以上管理方法,可提高大豆产量,每亩可多收100斤。

大豆鼓粒期管理,关乎产量,关乎农民的利益。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提高大豆产量,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大豆鼓粒期是关键产量形成阶段,需科学管理以保障产量。的部分结束了,下面讨论大豆鼓粒期管理: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为了抵御早霜侵袭,确保大豆健康生长,田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进行中耕作业,彻底清除行间的杂草。特别是进入生育后期,杂草生长迅速,与大豆争夺养分和水分,因此要尽早拔除。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清除是最佳选择。

大豆鼓粒期是关键产量形成阶段,需科学管理以保障产量

对产量影响显著。这一时期,大豆生长旺盛,籽粒逐渐膨大,是干物质积累的重要阶段。大豆进入鼓粒期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生长达到顶峰,植株内大量营养输送到籽粒中,促进其膨大。

此外,要关注田间大草的清除。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拔除是必要的措施。同时,要适时收获大豆。收获过早,籽粒未完全成熟,影响产量;收获过晚,籽粒易脱落,同样减少产量。最佳收获时间是在豆叶大部分脱落,茎和荚变黄,籽粒饱满,手摇晃植株时有响声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