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虱危害严重,需了解其定义及背景
树虱,又称木虱,是常见于树木上的害虫。它们以针状口器插入植物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植物生长衰弱,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树虱的广泛分布和毁灭性危害,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树虱种类 | 常见植物 | 危害特征 |
---|---|---|
吹绵蚧 | 柑橘、柚子 | 枝叶枯萎,整株死亡 |
樟蚌圆盾蚧 | 樟树、柳树 | 叶片变黄,树势衰弱 |
糠片蚧 | 松树、杉树 | 针叶枯萎,树冠稀疏 |
树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导致植物生长衰弱,叶片变黄、卷曲。
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整株死亡。
诱发煤污病,影响植物生长。
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
加强检疫:严格控制花卉交换、调运,防止树虱的传播。
人工防治:发现树虱后,及时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
利用天敌:保护并利用捕食树虱的天敌,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
药剂防治:在若虫盛期喷洒药物,如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等。
四、案例分析某柑橘园在2019年春季发现大量树虱,导致柑橘树生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成功控制了树虱的危害:
加强检疫,杜绝树虱的传入。
在若虫盛期,使用马拉硫磷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保护并利用捕食树虱的天敌,如澳洲瓢虫。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柑橘树的生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果实品质和产量也得到提升。
树虱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了解其定义、背景和危害,掌握有效的防治策略,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树虱的危害。
回顾完树虱危害严重,需了解其定义及背景,才能有效防治。,让我们继续探讨树虱防治:案例解析与未来策略。
木虱在侵害植物时,会吸取韧皮部的营养,其生长和发育效率受植物营养状况制约,尤其是韧皮部汁液中氨基酸的含量。同时,木虱的取食危害主要由于它们唾液注入的有毒物质,但目前关于木虱唾液腺中是否存在植物激素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嫩梢被害后,会形成黑斑,严重时导致枝梢枯死,叶片褪绿变浅,被害严重时致缩畸形,早期脱落,树势衰弱,柿果提前变红、软化、脱落。树虱的药剂防治有两个关键时期。如果第二代若虫以后再防治,基本不能控制危害。
利用天敌可以有效控制树虱的危害。例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盾蚧的金黄蚜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应加以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危害特征 发生规律树虱每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若虫和受精雌虫在树枝上越冬,第二年春天越冬若虫开始为害,4月末、5月初胎生繁殖,6月下旬至7月发生第二代若虫,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第三代若虫,11月中、下旬发生第四代若虫。初孵若虫静栖在母介壳下,不久即爬出扩散为害。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检疫工作规定花卉不带危险性病虫方可运输。
2、人工防治: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
4、药剂防治:根据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洒药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树虱的危害,保障树木健康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