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成蛙饲养管理,关注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
项目 | 描述 |
---|---|
生长环境 | 在高温季节,牛蛙喜欢栖息于荫凉水中,蛙池周围应多种高大树木遮荫,无树木者,可搭荫棚。 |
饲养设计 | 室内养蛙池一般面积10~20m²,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 |
日常管理 |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 |
成蛙池选择 | 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等。 |
在高温季节,牛蛙喜欢栖息于荫凉水中,蛙池周围应多种高大树木遮荫,无树木者,可搭荫棚,大的池塘或洼地,还可在其中种值莲藕或其他叶多叶大的挺水植物,周围陆地多植花卉,既可吸引虫蝶,又使整个饲养环境显得优美。刚好是在牛蛙的最适生长期内都有虫可诱,而虫的多少也几乎与牛蛙对饵料的需求量相吻合。
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室内的养蛙池,一般面积10~20m²不等,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为了节约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m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g,密度可稍大些,以后因为蛙体的生长,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二、室内养蛙技术要点室内养蛙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为了充分利用面积,室内蛙池设计应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为蛙的栖息和摄食的场所,深水区为蛙游泳和接纳排泄污物的区域。浅水区保持水深10cm左右,深水区水深30~40cm,进水口在浅水区,出水口在深水区,进出水口成对角线。深水区只占整池面积的1/4~1/5,可设在池的一头、四周或出水口附近。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除了定时投饵外,还要每天换水,清洗食场,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及时防病治病,严防蛇、鼠侵袭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加温养殖,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
三、半精养方式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称为半精养。
牛蛙的配合饲料,是经过高温加工而成的,饲料中的维生素损失较大。成蛙在养殖一段时间后,体重约在200~250g左右时,可补充投喂一些新鲜小鱼虾、蚯蚓及动物内脏等,可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半精养方式,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10~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
四、常温条件下成蛙养殖在常温条件下,成蛙的养殖是4~10月,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在22~28℃条件下,每天可投喂2~3次,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若温度低于22℃或高于28℃,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为了使蛙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炎热天气要把门窗打开,利于室内通风。天气转凉后,要及时关闭门窗,以便保温。
在解决了牛蛙成蛙饲养管理,关注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安心推进牛蛙养殖:环境营养双管齐下。
因为科技的发展,牛蛙养殖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科技手段的应用。未来,牛蛙养殖将朝着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食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