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星8号小麦:一款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
垦星8号,一个响彻大江南北的优质小麦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出色的产量表现,赢得了广大农户的青睐。在过去的两年里,它的平均亩产高达552.6公斤,较对照济麦22增产4.1%;而在2018-2019年的高产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98.2公斤,比济麦22增产2.8%。这一系列数据,都充分证明了垦星8号在小麦种植领域的巨大潜力。
作为一款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审定小麦品种,垦星8号具备中抗赤霉病、矮秆、高产、广适等突出优点,成为现代农业的璀璨明珠。
在2020年的种植季中,济麦22号和44号、烟农19号和2415号等抗病性、适应性强的优质良种占据了主流。而垦星系列小麦品种,作为兰陵农场种子研究所精心培育的优质小麦,更是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了市场的新宠。
2009年,兰陵农垦实业总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金禾9123为父本常规杂交,历经数年的精心培育,垦星8号小麦新品种应运而生。2020年11月,该品种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此外,垦星8号的株型紧凑,叶片深绿,旗叶凸起,较抗倒伏,熟悉性好。两年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233天,比对照济麦22晚成熟1天;株高76.1厘米,最大分蘖98.5万亩,有效穗数43万亩,分蘖率为45.7%。粒数36.5粒,千粒重44.3克,容重792.5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粒硬。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胡卫国博士的带领下,垦星8号小麦新品种的研发团队成功选育出了一个超高产、高抗病、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郑麦136。针对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和麦蜘蛛等四病三虫,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轻发区防控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0%以上。
从2002年到2006年,垦星8号小麦新品种的研发团队经过数年的努力,从F1代混收到F4代的单株选育,共筛选出了55个单株。其中,母本CN01-3为苍山农场选育的抗病、丰产、早熟、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的优异种质,父本烟农19则具有抗寒、抗旱、优质、适应性广、落黄好等优良特性。这两个品种的结合,为垦星8号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垦星8号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垦区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装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克服了阴雨、冰雹、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影响以及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呈现偏重发生的不利因素,努力把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垦星8号小麦的成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垦星系列小麦品种能够继续保持优异的性能,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福祉,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垦星8号小麦品种特征参数表特征参数 | 具体数据 |
---|---|
审定编号 | 鲁审麦20160056 |
母本 | 济麦22 |
父本 | 金禾9123 |
生育期 | 233天 |
株高 | 76.1厘米 |
最大分蘖 | 98.5万亩 |
有效穗数 | 43万亩 |
粒数 | 36.5粒 |
千粒重 | 44.3克 |
容重 | 792.5克/升 |
在垦星8号小麦的种植过程中,配套的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至关重要。这一技术融合了新技术,实现了小麦良种与良法结合,充分挖掘了垦星8号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垦星8号:田间试验见证高产新篇章
在兰陵农场的一片麦田中,一片翠绿中,垦星8号小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款由兰陵农垦实业总公司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自2009年问世以来,以其显著的产量优势、抗病性和适应性广,成为农业界的新宠。
品种选育:科学育种铸就品质
品种特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垦星8号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性强。它对赤霉病、纹枯病等常见病害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同时,其株型紧凑,叶片深绿,旗叶凸起,抗倒伏能力强,深受农民喜爱。在适应性方面,垦星8号表现出了广泛的适应性,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都能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栽培技术:绿色高效,提升效益
实地案例:丰收背后,技术支撑
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胡卫国博士的指导下,垦星8号在河南省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垦星8号在河南地区的种植表现优异,亩产达到了600公斤以上,比当地传统品种增产2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垦星8号自身的优良特性和科学的栽培技术。
未来展望:引领农业发展新潮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