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中国蛤蜊加工技术研究,探讨蛤蜊加工方法与技术创新

中国蛤蜊,以其鲜美口感和丰富营养,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只是,蛤蜊的加工技术却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将探讨蛤蜊加工方法与技术创新,以期为蛤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蛤蜊加工技术研究,探讨蛤蜊加工方法与技术创新
一、中国蛤蜊加工工艺

1. 原料的来源与验收:中国蛤蜊捕获后,要及时捡出破碎死蛤,并将活蛤置于阴凉处存放。在途中搬运要谨慎,确保鲜活,尽快运送到加工场地放入梅水中暂养。

2. 暂养:海水中暂养的蛤蜊每间隔2小时用宽齿木耙均匀搅动,促使其自由抽动向体外吐沙,暂养24小时后即可捞出,然后再用干净的海水把蛤蜊体裹上的泥沙冲洗干净,并放到塑料箱内沥净海水。

3. 分级:由于中国蛤蜊在捕捞时个体大小不均,因此蛤肉包装上市之前要进行分级。按体长规格,一级蛤肉为25mm~30mm,二级蛤肉为20mm~25mm,三级蛤肉为20mm以下。

4. 开壳、取肉:将沥净水后的蛤蜊分批倒入沸腾的海水中,然后用木铲上下翻动,待开口以后,用笊篱迅速捞出,放到条筐里沥水。待水分沥干后可机械自动取肉或者手工取肉。取出的蛤蜊肉还要用5%的盐水冲洗残留的泥沙。

5. 冷冻与晒干:鲜蛤肉按个体大、中、小、三种规格分开单冻,并以每500克的重量装袋直接转入冷藏。鲜蛤肉的晒干,是把除净泥沙的中国蛤蜊肉运到晒场,均匀播撒在事先搭好的晒台上。在晾晒过程中,要经常翻动,以促其迅速晒干。晒至九成干以后,可原地收拢堆垛,用塑料薄膜封盖,使蛤肉封闭回潮12小时,而后散开晒干。此方法可使干后的蛤肉体表亮丽,肉鲜味美。

6. 包装:中国蛤蜊肉干鲜晶包装是加工工艺最后一道工序,采用规格18cm×25cm透明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塑料袋装入500克蛤肉,抽真空封口。

1. 应用固体原料的高温短时间杀菌技术、含气调理技术,在对鲜蛤蜊预处理、密封、杀菌强度等工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生产软包装即食蛤蜊的新工艺。

2. 采用新型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使用机械自动取肉设备,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取肉效率,保证蛤肉质量。

三、体会

通过中国蛤蜊加工试验和技术推广,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如下几点:

项目 内容
暂养时间 暂养24小时,确保蛤蜊吐沙充分
分级标准 按体长规格进行分级,提高产品品质
取肉方法 机械自动取肉或手工取肉,保证蛤肉质量
冷冻与晒干 分规格冷冻和晒干,保证产品口感和品质
包装材料 使用新型包装材料,延长产品保质期

中国蛤蜊,因其肉质鲜美,富含营养,一直是海产品市场上的宠儿。只是,传统加工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加工效率低、保质期短、产品品质不稳定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龙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1999年开展了中国蛤蜊加工试验课题,通过多次实验,成功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关。

中国蛤蜊加工技术研究,探讨蛤蜊加工方法与技术创新
二、加工技术创新实践

在加工技术方面,科技人员创新性地采用了固体原料的高温短时间杀菌技术和含气调理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还保证了蛤蜊肉的品质。在具体的加工流程中,包括原料的验收、暂养、分级、开壳、取肉、去沙、冷冻和晒干等环节,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操作流程。

1. 原料的来源与验收:捕获后的活蛤蜊要经过严格筛选,剔除破损和死亡的个体,确保原料的新鲜度。 2. 暂养:将活蛤蜊放入梅水中暂养24小时,以去除大部分泥沙。 3. 分级:按体长规格对蛤蜊进行分级,以便于后续的加工。 4. 开壳、取肉:将蛤蜊放入锅中,用沸水煮熟后,迅速捞出,用笊篱取出蛤蜊肉。 5. 去沙:用盐水冲洗取出的蛤蜊肉,去除残留的泥沙。 6. 冷冻与晒干:将除净泥沙的蛤蜊肉进行冷冻或晒干处理。 7. 包装:将加工好的蛤蜊制品进行真空包装。

四、加工效果与市场反响

经过加工的蛤蜊产品,口感鲜嫩,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蛤蜊的保质期得到了显著延长,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新加工技术的推广,也带动了当地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五、未来展望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蛤蜊加工技术还将不断创新。未来,将有望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安全的加工方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海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