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河蟹科学养殖,关注水质、饲料、环境

水质管理是河蟹等水产品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在河蟹饲养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等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变化情况,如底...

河蟹科学养殖,关注水质、饲料、环境
管理要点 具体措施
及时调节水位 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适时调整水位,保持适宜的水深。
水质调控 高温季节每2-3天加水1次,持续高温边加水边换水,同时采取增氧措施。
底质改善 使用底改和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底质和水质,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三、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一、选择好池塘: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

在期间,应测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异常,在进螺后的半个月,进行第一次青虾苗放入,以5斤左右为宜。并开始以菜子粕+豆粕发酵方式,每3-4天一次跟喂,每亩,1公斤左右,天气到冰点时停料。

水质调控是关键,高温季节每2-3天加水1次,持续高温边加水边换水,同时采取增氧措施,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底改和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底质和水质,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做好5月一8月低的,每三日检水质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防治水害,比药治水害有效的多。

辅助鱼类:塘口内有必要施放一定量的各种鱼类进行水质平衡。因自然水质中含有各种杂鱼卵子会随水源进塘口,使用桂鱼控制杂鱼,防止之后施的饲饵料被消耗是一种有效手段,建议每亩5条-18条左右为宜,根据水体中杂鱼量决定。另外每亩放入3条花白鲢每斤2条的幼鱼。并放入一斤20条左右的本地鲫鱼,2斤左右,带子鲫鱼半斤/条,每亩一条。可在30亩塘中,放2-3条草鱼。

根据河蟹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及季节变化,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科学配合制成颗粒状的饲料,是目前河蟹养殖主要的投喂饲料。内容提示:水、种、饵 是河蟹养殖的三个基础条件,其中饵料决定着养蟹的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河蟹属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等,动物性食物有鱼...

二、栽草

开塘: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

第一时间及时调节水位。要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深沟保证1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9-11月稳定在1.0-1.2米,沟中水1.米5。特别要注意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不要轻易进水,出水,防应激反应。

一、选塘口

防逃墙栏设计:以pvc板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

在栽好环沟内开始放回水,伊乐草后开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进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长效有机肥+各种菌源同时培养。必要时加施无机肥辅助,在取得比较满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将水体保持在板田50Cm左右,开始准备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螺丝的质量把控,和塘口水质要求,我己经单独写过这个,不在赘述。这次说说螺丝的数量吧,每亩要求60-80子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将螺丝放入沟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气温放入,螺丝放入后3天至一周,应及时观察塘内的水质和藻相交化。发现水质过清,过瘦现象,应用豆浆+红塘水经菌类发酵后,每亩5公斤,撒瑭2次,间隔2-3天。

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5%,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

河蟹的养殖是农业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喂养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我们还需要注意池塘的环境管理。定期清理池塘、换水、消毒等方法可以保持水质清洁卫生,有助于河蟹的生长和健康。

看护房建设: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工作凉堋一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

水体溶氧应常年保持在7.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6.50-8.50之间,分子氮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水生鱼物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本文主要调研江苏省泰州市及常州市部分地区河蟹养殖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养殖户蟹塘内氮磷含量指标,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养殖尾水处理及水环境保护办法,实验结果可为河蟹养殖户提高尾水处理效率及地方....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水产养殖户与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集成创新了微孔管道增氧以及蟹池 155 生态养殖等10余项全新的养殖技术,一般亩产量约为200千克,河蟹规格...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水草在池塘养蟹中作用重大,是河蟹养殖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0%以上,要几种草混种,防止水草虫害过多要割掉,过少要移植高温季节及时捞除腐烂的水草。

一般新塘口采用冬苗+春苗二元法进苗,老塘口,插苗+春苗进苗。冬苗一般80头以内,个体均匀的苗为佳,春苗,一般在60头以下,均匀体为佳,如果以养大规格蟹为目标:应在春苗规格上把控:40头以内苗为主)。冬苗400-500只左右,春苗800-1000只左右。老塘口的插苗在7月份中旬左右,入塘圈养,豆苗,每亩1.5斤左右,并在10月一12月期间进行饿苗,保持豆苗的老头苗化现象在10%范围内,个体重不能超过50头/斤。合理控制营养摄入是关键。

河蟹是变温甲壳动物,其生长适宜水温为15℃-25℃,抓好河蟹生长期的养殖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河蟹品质和产量,提高养殖户的收益。种植水草不仅可以为河蟹生长提供植物性饲料,而且能调节池塘水温,净化水质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环境。

饲料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和四定的投喂方法科学投喂,整个养殖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以动物性饲料...

注意:因春苗下塘,发现第一蜕时,苗有顶壳,粘肥现象,必须进行补苗。并且要在饲料中加维生素E进行调控。

春苗,为60头大苗800头每亩,清明前15天左右下塘。

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养殖的田块,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

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河蟹的生存、成长受水质环境因子的影响颇大,所谓“养蟹即是养水”,可见水质管理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遇连阴天、蟹吃食异常、高温天气等情况增大换水量,使水质、水温、溶氧都能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有利于河蟹的吃食和对饲料的利用。

五、做好水质调控

水源: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

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开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完成第一次改底后, 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灭杀消毒。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0-300斤自制有机腐肥埋施。然后在沟内栽伊乐草,栽好后,回水。

抓好高温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河蟹规格、产量、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进入6月份后,天气变化快,饲料投喂多,水质较难控制,特别是高温期问水体分层,常存在底层水体水质败坏、局部水草丛tf,水质不好、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要注意水质变化,科学调控好水质,严防出现缺氧...

三、进苗蟹

老水所以回形沟很有必要深宽,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源,分三一四次换。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近年来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吃螃蟹的人群也在不断壮大,有很多养殖户开始养殖起河蟹来,对于新手而言,应该如何把河蟹养好?又应该如何科学的养殖河蟹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科学养殖河蟹的方法。

以河蟹科学养殖,关注水质、饲料、环境,提高产量与品质。为起点,随后迈向河蟹养殖,水质饲料双管齐下,案例解析未来趋势。的新阶段。

河蟹科学养殖,关注水质、饲料、环境

1. 及时调节水位: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适时调整水位,确保河蟹生活在适宜的水环境中。

2. 增氧措施:高温季节,每隔2-3天加水一次,同时采取增氧措施,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4. 定期检测水质:做好5月-8月低的水质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科学饲养,提升河蟹品质

河蟹的饲养管理同样重要。

1. 选择优质饲料:根据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4. 注意饲料质量:禁止使用含重金属盐类的药品,确保饲料质量。

案例分享:江苏省泰州市某养殖户的河蟹养殖之路

通过以上措施,该养殖户的河蟹养殖效益逐年提升,成为当地河蟹养殖的佼佼者。

因为人们对水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1. 加强技术创新:推广生态养殖、微孔管道增氧等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