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需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饲料等关键技术
目前,孔雀养殖已成为畜禽养殖的新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在孵化前要做好选蛋、消毒、湿度、温度等调节准备,在孵化时要注意翻蛋、晾蛋。
孔雀饲料基本与蛋鸡相似,饲料调配主要以粒料、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配搭。粒料如高粱、玉米、水稻、麻籽、苏籽等混合喂给;动物性饲料由肉末同蛋混合饲料掺在一起喂给;青绿饲料切碎在动物性饲料中喂或单独饲喂。
项目 | 内容 |
---|---|
翻蛋 | 为使种蛋受热均匀,使胚胎发育正常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4小时翻一次,翻蛋的角度为90度,第22天停止翻蛋。 |
晾蛋 | 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38.8℃时为防止内烧应晾蛋,一般孵化18天时每天晾1次。22~26天每一天晾2次,晾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
喷水 | 喷水能使蛋壳松脆,孔雀的蛋壳上膜厚,蛋壳坚硬,为此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待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雏鸟破壳而出。 |
温度 | 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方法,温度分别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36℃~38℃,1~8天38.5℃~38.8℃,9~15天38℃~38.5℃,16~21天37.8℃~38.2℃,22~26天38.5℃~39℃。 |
经常会有养户问一些关于孔雀养殖的基础问题,今天把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大家了下,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留言补充,我们一起完善!
温度保持在37.5-38.5℃;
湿度保持在40%-75%;
保证通风良好;
凉蛋;
每2-4小时翻蛋一次。
公司提供的养殖技术资料上有详细的说明。
禽白痢病2~3日龄,用广谱抗生素防治。
人工养殖的商品指蓝孔雀。种蛋产后5天内及时消毒人孵,孵化机温度保持37.5℃,相对湿度为65%-70%,一般孵化时间为27天。
孔雀杂食粗饲,广泛采食豆类的子实,禽蛋、虫类等,产蛋期间,可以种蛋鸡料为主,辅以小麦、玉米、高粱、豌豆、绿豆、竹豆等,并补饲少量黄粉虫、鸭蛋等的动物性饲料。
选蛋孔雀蛋重约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一般不要超过2周,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时间越短,孵化率越高。
鸡马立克氏病1日龄时,用马立克氏病二价油佐剂灭活苗对雏舍喷雾或每只颈部皮下注射接种0.2毫升。
湿度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湿度过低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鸟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适宜的湿度应掌握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50%~55%。
但在孔雀繁殖时环境温度应在适宜范围内,否则会影响种雌孔雀的产蛋量、受精率及种雄孔雀的交配能力、精液品质。种孔雀网室内湿度不宜过大,夏季阴雨天气要及时排除栏舍内特别是运动场的积水。转群时也要把原先在一起的孔雀仍旧放在一起,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量。
育成期是孔雀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饲料要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使其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采用栏舍饲养,并适当喂些新鲜多汁青饲料,此期饲料有颗粒料、混合料、青饲料三部分组成。晚间及清晨略给少量谷、粟、玉米等杂粮及青菜;或可略加动物性食物,如昆虫、蛹、鱼、虾等。
塑料热水袋孵化法方便易行,是适宜于我国农村地区的一种简易孵化技术,温度易调节,孵化效果好。(6)种蛋孵化期温、湿度等关键因素的控制参见孔雀...
孔雀进入繁殖季节前,做好种群组合。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同时注意避免近亲交配。公母比为1∶5,不要1∶1进行配比,否则,雌雀会因交配过度而伤残,对栏舍和公雀利用率都不合算。但也不能超过1:5配比,否则受精率会降低。每一个组合为一个产蛋群,每产蛋群只能一个栏舍饲养。进入产蛋季节,孔雀开始发情,公雀会发出求偶信号,一般都在早上10:00前和下午5:00后。公雀求偶, 开屏,头向雌雀逼近,并绕着雌雀转。如果雌雀发情时,则蹲下,让雄鸟爬跨。雌雀没有发情,则没有反应,不理不睬或者避开公雀。如果孔雀受到外界干扰刺激,孔雀也会开屏,并发出叫声,这是因为受到外界干扰刺激,而引起戒备。孔雀求偶交配后半个月,雌雀开产。产蛋临近,雌雀总是在周围走动,并发出“咯咯”叫声,表现不安、烦躁,双爪爬地做窝,然后在窝内产蛋。
五、管理:雏孔雀的育雏温度,开始为34℃,以后每天降低0.3℃,直至脱温。种蛋孵化可用机器或家鸡代孵,入孵前种蛋可用高锰钾液浸泡消毒,孵化时注意以下几点:1.孵化温度37-37.5℃;2.相对湿度60%-75%;3.通气换气良好,以免出现畸形或胎位不正等现象;4.每2小时翻蛋1次,角度为90度;5.每天定时晾蛋1次....
后打开门窗,通风晾干孔雀舍。各次消毒的间隔应在前一次清洗、消毒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消毒。二、发情期管理 孔雀繁殖季节性很强,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产蛋季节。其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每只年产蛋30枚左右,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每天产蛋时间在下午5:00~9:00,隔天产一枚蛋,有时隔几天才产一枚蛋。
第一次消毒,要选择碱性消毒剂,如1%~2%烧碱、10%石灰乳。第二次消毒,选择常规浓度的氯制剂、表面活性剂、酚类消毒剂、氧化剂等用压喷雾器按顺序喷洒,第三次消毒用甲醛熏蒸,熏蒸时要求湿度70%以上,消毒剂量为每立方米体积用福尔马林42毫升加42毫升水,再加入21克高锰酸钾,1~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晾干孔雀舍。各次消毒的间隔应在前一次清洗、消毒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消毒。
育雏期间,应定期防疫。1~15日龄用青链霉素每只3000单位饮水,3天后用2‰土霉素拌料,交替使用,防止白痢及球虫。一周龄后用1万单位痢特灵防黑头病,20天1次。7~9天用新城疫IV系弱苗和传支H120免疫,14日龄用法氏囊中毒疫苗,21日龄用鸡痘疫苗,35日龄用传喉疫苗。
孔雀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鸡马立克、鸡白痢、禽痘等,另外也常见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病的发生。为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要严格日常卫生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全面清理大消毒,将笼舍中的沙子彻底清除,消毒后铺换新沙。梅雨季节注意防潮,并定期投喂驱虫药,一般半个月至1个月为一疗程。为防治肠炎,可适当喂0.1%高锰酸钾水。
照蛋第一次照蛋为6~8天,主要检查种蛋受精情况。正常蛋能看到黑色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任何变化也没有,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取出无精蛋。照蛋的次数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主要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并及时查出死胎蛋。
人工养殖孔雀应确保环境卫生,做好消毒预防。清扫、冲洗、消毒要细致认真,一般先顶棚、后墙壁再地面。从孔雀舍远离门口的一边到靠近门口的一边、先室内后室外逐步进行,不允许留死角或空白。清扫出来的粪便、灰尘要集中处理,冲出的污水,使用过的消毒液要排放到下水道。
雏孔雀由于其体弱而娇嫩,需要供给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求管理精心细致。育雏前应先彻底消毒笼舍及设备,刚出壳的幼孔雀要加强保温,温度可根据雏鸟的日龄和表现来掌握。一般情况下1~10日龄34℃~30℃,11~20日龄30℃~26℃,21~30日龄26℃~24℃,以后每周降10℃,直至18℃~20℃。一般温度过低,孔雀苗堆在一起,靠近热源;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脱温后一周左右,可让雏孔雀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温度,促进发育。
雏鸟养殖密度为30~50只,雏孔雀出壳后24小时先用0.02%高锰酸钾水饮水,有利于胎粪排出,然后喂料,并保持料、水不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15日龄内在饲料中加入熟鸡蛋黄、青饲料、黄粉虫、添加剂。平时要仔细观察雏孔雀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孔雀繁殖选育中孵化孔雀种蛋的常用方法 孔雀种蛋的孵化有自然孵化法、传统孵化法及机器孵化法。
一、自然孵化 自然孵化法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如种蛋会受到粪便、巢材等的污染,亲本或代孵母鸡可能将疾病传染给种蛋,可能损坏种蛋...
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每群以40-50只为宜,注意通风,人进入室内要无闷气和按氨气刺鼻、眼的感觉,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5-6次;育成孔雀可加喂新鲜多汁饲料;产蛋孔雀应保持产区安静,及时拣走产下的蛋,防止....更多养殖技术、创业指南请参看养殖一点通手机版,或关注微信公众号:yangzhiuu;服务号:yangzhimall,微信私号:yzydt1。
扫描图片,学习更多孔雀养殖相关技术知识。如何调节幼雏的温度和湿度。蛋白质在饲料中的适宜含量为20%。
养殖孔雀的秘诀都在这里了!蓝孔雀又称印度孔雀,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是一种肉质鲜美很有开发前途的特禽。。
蓝孔雀的饲料和饲粮配方 蓝孔雀的饲料配方
对孔雀养殖需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饲料等关键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孔雀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在探索养殖新领域的征程中,孔雀养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逐渐成为业界的焦点。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孔雀养殖的关键环节,为养殖户提供实操指导。
孵化前准备:精心选蛋与消毒工作在孔雀养殖的起步阶段,孵化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选蛋时,需关注蛋重、蛋型、蛋壳厚度等因素,确保种蛋质量。消毒则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通过严格的消毒程序,降低孵化过程中的风险。
孵化过程中,翻蛋和晾蛋是确保胚胎正常发育的关键技术。翻蛋有助于种蛋受热均匀,晾蛋则能防止蛋温过高导致的内烧。这些操作需要养殖户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饲料调配:营养均衡是关键 温度控制:孵化温度的精细化管理孔雀孵化期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调整温度,确保孵化成功率。例如,入孵前种蛋预热至36℃~38℃,孵化初期温度保持在38.5℃~38.8℃,逐渐降低至37.8℃~38.2℃。
常见问题解答:养殖户的困惑与解答在孔雀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针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
疾病防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孔雀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关键。通过严格的日常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疫苗接种等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同时,针对常见疾病,如禽白痢、鸡马立克氏病等,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繁殖管理:种群组合与发情期管理孔雀繁殖季节性较强,人工养殖条件下,可通过种群组合和发情期管理,延长产蛋季节。注意避免近亲交配,保持公母比例适宜,提高繁殖效率。
育成期管理:稳定饲料与规律生活 孔雀养殖的未来展望因为人们对孔雀养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孔雀养殖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养殖户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