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规模猪场如何合理淘汰母猪,需考虑母猪年龄、繁殖性能及健康状况

母猪作为猪场生产的核心,其淘汰与否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那么,规模猪场如何合理淘汰母猪,需考虑哪些因素呢?本文将从母猪年龄、繁殖性能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探讨。

规模猪场如何合理淘汰母猪,需考虑母猪年龄、繁殖性能及健康状况
母猪淘汰的合理标准

应淘汰那些就连用激素处理都不发情的母猪。母猪在断奶后最多应观察18天,激素处理后应观察7天。如果这些母猪到下个发情期仍配不上种,则应淘汰,因为这种母猪的产仔率一般低于50%。

淘汰率分析
淘汰原因 淘汰率
高胎龄和肢蹄病 54.14%
其他原因 45.86%

合计为淘汰率16.5%,因此可以看出中间胎次母猪淘汰率低,2~6胎特别是3~5胎是一个猪场母猪群体的中坚力量,繁殖性能处于最佳时期,我们需要尽量发挥出这部分母猪的最大生产潜力。

依胎龄结构,种猪群中各产次母猪的比例要保持稳定,1~8产次母猪的理想比例结构分别为20%、18%、17%、16%......

繁殖规模等硬件条件决定了选种率和存栏量,留种率或选中率,基本上是由后备母猪需求量来决定的。

健康状况、饲养密度和设施都会影响选种率。

年龄 留种率 初配 100 第一次产仔? 92 第二次产仔 85 第二次产仔 75 4.

母猪终身生产性能计算公式:平均每胎死淘率=每年每头母猪...

为减少运动失调问题,应在选择或购买母猪时注意四肢情况,在圈舍内使用优质地板,不把母猪养得体重太大,但尽管如此肢蹄病仍有时发生,母猪健康状况不佳,例如有传染性阴道炎,也免不了被淘汰。

减少子宫炎症及确保母猪在断奶后有合适的膘情。为切实减少母猪的非正常死亡,饲养人员平时应多观察,熟悉自己管辖区域母猪健康状况,发现病...

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衡量母猪价值和生产力的关键指标是繁殖力,繁殖力的高低决定着猪场能否实现预定出栏,而影响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是母猪健康,...

因此如何对生产母猪进行合理淘汰和更新是养猪生产经营决策中重要的部分,一般情况根据猪群规模、结构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控。 繁殖障碍和肢蹄...

后备母猪都可以定期放出去运动。 4.2保持合理的母猪群年龄、胎次结构,严格挑选后备母猪 均衡淘汰经产母猪和补充后备母猪,保持合理的母猪群年龄...

淘汰难产、子宫收缩无力,产仔困难,连续2胎以上需要人工助产的母猪。11、淘汰患有肢蹄疾病、或肢蹄受伤产生障碍,有关节炎、行走困难或不能正常行走的母猪,及患病15天以上未能恢复的母猪。12、淘汰过肥、过瘦以及8个月龄仍未发情,采取多种催情措施无效的青年母猪。13、淘汰繁殖力低于目标值,包括2胎中有3只活仔猪体重低于1kg、生产成绩排在后20%和连续2胎仔猪死亡率高的母猪。15、患过病毒性传染病的母猪要及时淘汰规模猪场每年至少3次按胎次高低对种母猪进行常规血清学检测,淘汰野毒呈阳性的母猪。

要淘汰连续两个产次产仔少的母猪,但初次配种体重太轻,妊娠期过度喂饲,哺乳期失重过多,断奶体况差等母猪不应包括在内。

1.2 方法 对2013年度内所有死亡、淘汰的母猪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死淘时间、原因等,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该猪场在2013年共淘汰423头母猪,年母猪淘汰率为40%。从淘汰原因来看,高胎龄和肢蹄病是造成生产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占总淘汰母猪的54.14%。另外,该场母猪的死亡率高达9.69%,处于较高水平。

在猪场管理中,合理淘汰母猪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母猪淘汰策略。

规模猪场如何合理淘汰母猪,需考虑母猪年龄、繁殖性能及健康状况

规模猪场母猪淘汰16原则:依胎龄结构,种猪群中各产次母猪的比例要保持稳定,1~8产次母猪的理想比例结构分别为20%、18%、17%、16%等。

繁殖规模与选种率

繁殖规模等硬件条件决定了选种率和存栏量,留种率或选中率,基本上是由后备母猪需求量来决定的。健康状况、饲养密度和设施都会影响选种率。

母猪终身生产性能计算 减少运动失调问题 淘汰难产、子宫收缩无力母猪

淘汰过肥、过瘦以及8个月龄仍未发情,采取多种催情措施无效的青年母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