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鲤鱼养殖水肿病是鲤鱼因病原体感染或环境应激引起的疾病

主要感染养殖鲤鱼和锦鲤,在苗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同池塘其它品种的鱼类不会发生该病。

鲤鱼养殖水肿病是鲤鱼因病原体感染或环境应激引起的疾病
病原体 鲤春病毒和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 皮肤红肿,全身浮肿,鳃苍白,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 氯霉素浸洗、土霉素注射、高锰酸钾涂擦等

鲤鱼水肿病病毒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2、鲤鱼养殖过程中,投喂不规律、饲料品种单一等,导致鱼儿出现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出现各种疾病。

一旦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或受到环境突变引起的应激,就有可能发病。

全国各地区均有散在性流行,发病鱼池中感染率可高达80.0%以上,大批死亡的病例很少发生,但是,严重影响养殖鱼类的发展、繁殖和商品价值。

水型点状假单胞菌;近年来发现引起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嗜水产气单胞菌,也可导致鲤鱼竖鳞症状。

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

产卵池要挖除污泥,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

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继发性病原,不利的因素是催化剂。

在养殖过程中,换水计划制定不合理,也会导致鲤鱼发生疾病。另外,一些鸟类、蛙类和鼠类等带着病原体,将淡水鱼直接吞食,会对鱼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一、水肿病1、症状该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病鱼体色发黑,呼吸缓慢,侧游,腹部膨胀,腹腔内有渗出液,眼突出,肛门红肿突出,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每年春季水温上升至13-22℃时,鲤鱼养殖水肿病发病率较高。

病菌感染养殖鲤鱼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导致的水体中致病菌、微生物含量超标常可引发养殖鲤鱼的多种疾病。

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饵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千克,连喂8天。

回顾完鲤鱼养殖水肿病是鲤鱼因病原体感染或环境应激引起的疾病。,让我们继续探讨鲤鱼水肿病防治策略与案例解析。

采用氯霉素50克,浸洗病鱼24小时。

鲤鱼养殖水肿病是鲤鱼因病原体感染或环境应激引起的疾病

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因为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使用1/20000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这是关于鲤鱼养殖水肿病的防治介绍,你是否已经了解?

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近年来在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捷克、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发现养殖鲤和锦鲤因鲤鱼浮肿病毒感染引起爆发性死亡的情况。锦鲤疱疹病毒在国内养殖的鲤鱼和锦鲤上已经被多次检出,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养殖的鲤和锦鲤中多次出现临床症状类似锦鲤疱疹病毒感染,但实验室用PCR检测结果显示为锦鲤疱疹病毒阴性的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