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稻田养殖性早熟问题,影响产量与品质
稻田的环境与河蟹天然生长的江河、湖泊又不同。稻田里水浅,在长江流域其夏季水温高达36~38℃,而江河、湖泊的水温不超过30℃,由于河蟹生长期水温高,其新陈代谢水平高,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当肝脏贮存养分过多时,便向性腺转化,促使性腺快速发育,从而形成性早熟。
温度:温度对河蟹性腺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水温过高是导致性早熟的主要因素。
营养过剩:投喂高蛋白、高热量的饲料,使河蟹营养过剩,导致性早熟。
放养密度过大:放养密度过高,导致河蟹生长空间不足,影响其正常生长。
盐度过高:盐碱地区的稻田,盐度过高会刺激河蟹性腺发育,导致性早熟。
二、解决策略措施 | 具体操作 |
---|---|
改善稻田条件 | 盐碱地区的农户如在稻田中培育扣蟹,应经常排出稻田中盐度逐渐升高的陈水,注入新鲜淡水。 |
调整饵料结构 | 在培育扣蟹的整个喂养过程中,蟹种的饵料结构要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 |
降低稻田水温 | 培育扣蟹的稻田应尽量选在有丰富地下水、冷泉水或深水库的下游,便于打井引水或自流灌溉。 |
加大放养密度 | 为控制河蟹生长过快,蟹苗的放养量可从原来的每亩放养250~300克增加到每亩放养400~500克。 |
适当晚放苗 | 若放养人工繁殖的蟹苗,其放养时间应尽量接近天然蟹苗,一般以放养至6月份中旬以后的大眼幼体为宜。 |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河蟹稻田养殖中的性早熟问题,提高河蟹的产量与品质,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温度对河蟹性腺发育的影响极大。在河蟹养殖中,水温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生长速度越快,但同时也容易导致性早熟。
盐碱地区的稻田,盐度逐渐升高,对河蟹生长不利。部分养殖户为让河蟹顺利蜕壳,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却不知激素的滥用,反而会加速性腺发育。
有效积温的高低,能直接影响河蟹的性腺发育。将河蟹蟹苗运到不同流域水体中放流,其性成熟时间差异显著,足见有效积温的重要性。
稻田培育的蟹种,投饵数量多、质量好,一些养殖户为追求快速生长,长期投喂高蛋白饲料和促生长剂,导致营养过剩,加速性腺发育。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盐碱地区,要定期排出稻田中的陈水,注入新鲜淡水,降低盐度,改善生长环境。
适当增加蟹苗放养密度,控制河蟹生长速度,减少性早熟现象。
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饵料原则,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满足河蟹生长需求。
选择有丰富地下水、冷泉水或深水库的下游稻田,降低水温,减缓性腺发育。
稻田养殖河蟹,要充分了解河蟹的生长习性,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才能破解产量与品质难题,实现稻蟹双丰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