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河蟹苗种一年两季淡水培育,技术要点探讨
河蟹苗种是指在河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从祖代到F1代中的幼小个体。为了保证河蟹的生产质量和增加产出,科学的苗种培育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洪湖河蟹苗种一年两季淡水培育的技术要点。
为适应洪湖河蟹养殖模式需求,更好地服务河蟹产业发展,高效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我们利用大棚,对河蟹苗种进行了一年两季纯淡水培育的试验。
池塘建造 | 长54米、宽9.5米、深1米,池埂面宽1.5米,坡比1:1,池底向一头倾斜有利排干池水,底泥在5厘米。 |
---|---|
温棚搭建 | 用不锈钢管压成弧形直接插入池埂周边,间距0.8米,高度以中间通道上2米为准,上用无滴膜封闭好。 |
1.池塘消毒:每亩用漂白粉20公斤带水严格消毒后三天将池水加至0.3米。
2.水草种植:将水花生用漂白消毒后布于池水面,无需种植,占池面3/5,并在池周边植一行伊乐藻。
3.苗种的选择与投放:在江苏如东,选择每斤在6000头的四期幼苗,专车运回每个池放4万只或4.5万只。
三、饲养与管理1.幼苗下塘后第二天开始投喂幼蟹颗粒料,每万只苗100克分早晚投喂,七天后待幼苗基本完成下塘后的第一次脱壳,开始投喂红蚯蚓。
2.水质的调节:每十天至十五天用生物制剂调活水质,并视其池水的变化,用改底解毒微生态制剂调活水质。
四、病害的防治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每七至十天每亩用300克漂白粉全池泼洒。
1.将池中的水花生集堆;2.晚上在拉网前一小时停止增氧;3.用专用拉网将水花生拉入网内,再将水花生草捞出,蟹苗存入网中捞起。
六、注意事项1.植草时将红浮萍带入池内,大量生长后容易造成封池对苗种生长造成危害。
2.强蟹种秋季管理,可以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降低成蟹养殖成本。
洪湖河蟹苗种一年两季淡水培育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培育流程解析池塘尺寸:长54米、宽9.5米、深1米,池埂宽1.5米,坡比为1:1。池底倾斜设计利于排干池水,底泥厚5厘米。植草方面,每个池塘植四行水花生,其中两行伊乐藻,并适量放养浮萍。
苗种选择与投放 水草种植与养护在放苗前七天,每亩使用发酵饼肥100公斤作为底肥。苗下塘后,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生物肥,维持池水一定肥度。此外,为避免水草生长过密影响苗种生长,需注意控制水花生和伊乐藻的种植量。
蟹苗捕捞与暂养采用专用拉网和规格筛篓进行蟹苗捕捞。为确保蟹苗质量,需用维C溶液浸泡蟹苗5至10分钟后,再打包运输至养殖户大塘。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本文旨在为广大河蟹养殖从业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养殖指导,以推动洪湖河蟹产业的繁荣发展。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完善培育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河蟹幼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