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生理性病害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
荔城区农业局郑碧海,前言,枇杷原产我国,公元前一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有枇杷栽培的记载,说明我国栽培枇杷已有二千多年,适栽枇杷的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为害严重,导致了树势早衰、减产和品质下降。
非传染性病害,亦称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并非由微生物侵害引起,而是由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所致。钙的减少使细胞壁更具透性,因而对那些影响蒸腾的因素,如强风、强日照更敏感。
病害名称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枇杷枯萎病 | 局部侵染,全株受害,果实上发生紫红色锈斑 | 选用抗病品种,果实进行套袋 |
枇杷叶尖焦枯病 | 叶尖变黄,后向下 ,最后呈黑褐色焦枯 |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管理 |
枇杷裂果病 | 果实迅速膨大期,若久旱后骤降大雨,会造成果肉细胞迅速膨大将外果皮胀破 | 选用不易裂果的品种,勤根外追肥 |
枇杷日灼病 | 枝干和果实被灼瘪,病部呈黑褐色凹陷干涸病斑 | 选育抗日灼病品种,培养合理树冠 |
讲完枇杷生理性病害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让我们转向枇杷病害防治:环境调控与案例解析。
枇杷在果实着色期前后,若遭遇连降大雨或久晴后突降暴雨,果肉细胞会因过度吸收水分而加速膨大,导致外果皮纵向胀破,露出果肉甚至果核。这种生理性病害,我们称之为裂果病。裂果不仅影响外观,还易引发病菌感染和害虫危害。
防治裂果病, 应选用不易裂果的品种。在幼果迅速膨大期,勤施根外追肥,如喷施0.2%的尿素、硼砂或磷酸二氢钾等,可有效减轻裂果现象。此外,果实转色期喷施0.1%的乙烯利和套袋,也是防治裂果的有效措施。
枇杷日灼病主要发生在枝干和果实上。枝干日灼病初起时,树皮干瘪凹陷,燥裂起翘,后病部扩大成焦块,深达木质部。果实日灼病则导致果实阳面果肉被灼瘪,病部呈黑褐色凹陷干涸病斑,失去食用价值,并易诱发炭疽病。
为防治日灼病,应选育抗日灼病品种,培养合理树冠,避免枝干裸露于直射阳光下。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管理,使枇杷根深叶茂。在果实转色期套袋,或遇晨雾高温天气午前喷水,也能有效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枇杷叶尖焦枯病常导致枇杷极度衰弱,失去结果能力。该病初时叶尖变黄,后向下 ,最后呈黑褐色焦枯。病叶轻则约1厘米长的叶尖焦死而变成畸形,重则病斑直径2~3厘米,病株叶片僵化或仅剩叶柄,或提早脱落。
防治叶尖焦枯病, 要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同时,应选用抗病品种,并注意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盐渍化,从而加剧病害的发生。
枇杷的传染性病害主要包括圆斑病、灰斑病、轮斑病、枯斑病等。这些病害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