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紫甘蓝病毒病:一种危害紫甘蓝生长的病毒性疾病

一、因地选用适合的当地的抗病品种,种子经过78摄氏度干热处理48小时,除去种子传染病毒。

紫甘蓝病毒病:一种危害紫甘蓝生长的病毒性疾病

二、蔬菜合理布局,间套种轮作。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

三、农田管理要注意适期早播,苗期避开高温和蚜虫猖獗为害,合理蹲苗,既防旺长又防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形成弱苗,易感病。播后及时浇水,降低地温防止病毒病发生。

四、从苗期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用药可选吡虫啉类,如10%、25%可湿性粉剂,10%剂量2000至4000倍液,25%剂量3000至5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8000倍液,或3%啶虫脒1200至1500倍液,控制住蚜虫为害。

发病特点

青花菜、紫甘蓝病毒病的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冬季芜菁花叶病毒在窖藏白菜、甘蓝、萝卜或越冬波菜上存活越冬。冬季棚室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则可带毒越冬。来年春天由蚜虫把毒源从寄主上传到春季紫甘蓝上或其它十字花科蔬菜上,在田间反复传染为害。南方气候温暖终年有十字花科生长,或野油菜等十字花科杂草都是重要的初侵染源,致使常年周而复始传播感染。

危害症状

青花菜、紫甘蓝病毒病的为害症状:青花菜、紫甘蓝苗期染病,开始叶片产生褪绿圆形斑点,随后整个叶片颜色变为浓淡相间的绿色斑驳。成株染病,嫩叶呈浓淡不均斑驳,老叶背面有黑色坏死斑,病株一般结球晚且松散。种株染病,除叶片上出现斑驳外,并有叶脉轻度坏死。

防治方法
方法 具体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种子经过78摄氏度干热处理48小时,除去种子传染病毒。
合理布局 蔬菜合理布局,间套种轮作。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
农田管理 适期早播,苗期避开高温和蚜虫猖獗为害,合理蹲苗,既防旺长又防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形成弱苗,易感病。播后及时浇水,降低地温防止病毒病发生。
防治蚜虫、白粉病 用药可选吡虫啉类,如10%、25%可湿性粉剂,10%剂量2000至4000倍液,25%剂量3000至5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8000倍液,或3%啶虫脒1200至1500倍液,控制住蚜虫为害。

紫甘蓝病毒病:一种危害紫甘蓝生长的病毒性疾病。已经讲清楚了,现在聊聊紫甘蓝病毒病:绿色防控新趋势吧。

紫甘蓝病毒病的挑战与应对 在农业领域,紫甘蓝病毒病是一道棘手的难题。该病毒病不仅影响紫甘蓝的品质,还严重威胁到整个作物的产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民们开始探索绿色防控的新路径。 种子处理,阻断病毒传播 针对紫甘蓝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从源头入手。农民李先生选择使用经过78摄氏度干热处理48小时的种子,有效消除了种子的病毒携带。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保障了种子的健康,也为后续作物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在农田布局上,李先生采用间套种轮作的方式。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病原体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当田间发现病株时,他立即将其拔除并深埋,防止病毒扩散。 适期播种,科学管理 在农田管理方面,李先生注重适期早播,避免苗期遭遇高温和蚜虫的侵害。通过合理蹲苗,既防止植株旺长,又避免根系发育不良,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此外,他还注重播后的浇水管理,降低地温,有效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综合防治,有效控制蚜虫和白粉病 从苗期开始,李先生就重视蚜虫和白粉病的防治。他选用吡虫啉类农药,如10%和25%可湿性粉剂,以及20%康福多浓可溶剂等,按照推荐剂量进行喷施。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蚜虫的为害,降低了病毒病的传播风险。 绿色防控,未来可期 通过以上绿色防控措施,李先生的紫甘蓝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成功案例为其他农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紫甘蓝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绿色防控将成为趋势,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紫甘蓝病毒病:一种危害紫甘蓝生长的病毒性疾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