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除受蛋白豆跌价影响,进口豆的影响日趋增强。进口豆替代国产豆用于食品加工的现象近两年较为普遍,因为对转基因大豆用于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缺位,国内以山东为源头向周边市场辐射,进口大豆开始大量进入粮食批发市场,显然已经变成了公开化的贸易流通。
原因 | 具体表现 |
---|---|
进口大豆冲击 | 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进入东北口岸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对东北地区行情形成较大冲击。 |
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 | 今年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幅萎缩,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进一步被削减。 |
大豆价格波动 | 6月下旬,东北大豆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跌,各主要产区收购及出货价格普遍下滑。 |
前瞻网获悉,今年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幅萎缩,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进一步被削减。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东北地区大豆播种进度已...
从余粮情况看,豆农所存余粮比例逐步缩减,个别地区余粮下降至10%,虽然现阶段南北方市场并不缺粮,但以当前余粮剩余量不足以供应新粮上市前的3个月市场消耗量,所以在国储库存不抛售的情况下,未来市场必然会出现青黄不接局面,所以从长期观点看,价格仍然有上涨机会。
所幸的是,现在国家对于进口分销控制较为严格,两广、江浙等沿海港口地区限制进口大豆在港口进行分销,所以,现在市面上进口大豆多是从山东口岸运输,广东、福建等地虽然也有企业进行加工,但多是从港口油厂或者大型进口贸易公司购买,大豆还没有进入粮食批发市场。
从近1个月的价格走势看,东北大豆价格重心虽然呈现缓慢上移趋势,但6月份过后价格上涨非常缓慢,各地基层毛粮收购价格始终在3800~3900元/吨区间运行,局部地区能够达到4000元/吨左右。这与去年同期相比价差过大,农民普遍对后市持悲观预期,即使有部分豆农看涨也认为整体涨幅有限,因此,市场出现一小波卖粮高峰。不过这个卖粮期不及3月份火热,所以这波下跌行情整体跌幅并不大。
在黑龙江的广袤田野上,曾经的大豆种植景象如今却显得有些萧条。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背后,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政策调控的影响。
市场冲击:进口大豆的挑战除了受蛋白豆跌价影响,进口大豆的冲击日益加剧。近年来,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东北口岸,对当地行情造成较大冲击。以黑河、绥芬河等对俄口岸为例,俄罗斯大豆的进口量大幅增加,销售价格在3700~3900元/吨之间,与东北大豆上车价相差200元/吨以上。这使得东北大豆在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东北地区的豆农普遍存在两种心态:一方面,担忧未来余粮变质,急于出货以避免损失;另一方面,对后市看涨的希望逐渐落空。这种心态的变化,无疑对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策调控:严格进口分销 余粮缩减:市场青黄不接 价格波动:上涨机会仍存尽管近期东北大豆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跌,但中长期仍有上涨机会。国内蛋白厂年加工量可达180万~200万吨,蛋白豆本身存在刚性需求,市场呈供不应求格局。若蛋白豆价格相对坚挺,对商品豆市场是强有力的支撑。
蛋白厂报价下调:市场弱势下行近期,山东万德福、谷神等企业厂门大豆收购报价下调,报价从4400元/吨下调至4320元/吨。蛋白企业前期收购积极性较高,库存处于饱和状态,近期企业采购节奏放缓,报价也随之下调。受山东企业降价影响,东北主要产区北安、海伦等地蛋白豆价格下跌60~80元/吨。
未来展望:寻求解决方案面对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寻求解决方案刻不容缓。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政策的支持,提高豆农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市场风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