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牛模式:云南肉牛产业创新模式
代号BMY的杂交牛群体,如同火种,在科研工作者面前闪耀。从二元到三元,云南地方肉牛品种培育引向一条创新之路。2013年11月,云南省农业厅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提交肉牛新品种审定申请;2014年10月27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国家新品种终审,“云岭牛”通过审定;经公示,2014年12月8日,农业部为“云岭牛”颁发了新品种证书。
1.1育种背景:南方丰富的饲草饲料和牛种资源。南方地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本地黄牛存栏量大,但体型小,生长速度缓慢,个体产肉率低,一直以来没有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的优良肉牛品种。
2.中澳技术合作计划云南...以及杂交改良繁育体系为一体的肉牛育种技术体系。通过科研院所+繁育场+养殖场+农户的模式,集成了科研、教学、高新技术和现代育种新技术与大型繁育场、养殖场和农户紧密结合的具有集团性特色的肉牛良种繁育与应用体系。
1.主要创新成果...
项目 | 内容 |
---|---|
项目名称 | 云岭牛养殖基地建设 |
项目时间 | 2016年5月 |
项目地点 |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 |
项目规模 | 年出栏10万头各类肉牛 |
项目投资 | 20亿元 |
来到终年云雾环绕的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一个建在山头上的大型养牛场出现在记者面前。养牛场内,一头头云岭牛膘肥体壮,看上去比当地土牛大了好几圈。养牛场负责人吴成义说,以前,这里土牛都是在山上放养,因为缺乏养殖技术牛长得慢个头不大,而且容易得病,产量少无法形成产业,每年卖牛的钱最多只能用来补贴家用,无法依靠畜牧业脱贫致富。
黄鑫曾经是钢铁企业的老板,之所以选择到马龙县来当“牛倌”,就是看重了云岭牛特有的肉牛品种和云南的饲草资源优势。他决定投资20亿元,从钢铁产业 到“云岭牛”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每年可出栏10万头各类肉牛,产值达50亿元,带动全县10万以上农民人均...
“现在很多农民去给牛配种,都说只要BMY牛。云岭牛也叫BMY牛,3个字母分别来自3个父母本的第一个字母。”彩云印象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洪说。公司下一步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庄园,计划实现年出栏6000头优质肉牛的规模。发动更多农户参与“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生产的规模效益才能显现。
“云岭牛”承载着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和产业,承载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厚望。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祖林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农业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岭牛产业发展,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多次实地调研云岭牛养殖基地,现场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实际问题。2016年5月14日,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来云南实地调研考察云岭牛新品种的养殖利用情况及产业扶贫项目后,强调要“瞄准世界前沿,培育我国肉牛品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岭牛品牌和产业,为国争光。”
在云岭牛的带动下,一大批“牛倌”快速成长起来。马龙县马鸣乡的村民刘国益通过合作社与双友牧业合作饲养云岭牛能繁母牛72头,每年每头可获得补贴1000元,母牛保险、防疫均由政府全额补贴,靠养殖云岭牛,刘国益盖起了两层小楼、开上了轿车,发了“牛财”。
云南草料资源丰富,全省有草原面积2.29亿亩,居全国第7位,南方第2位,相当于新西兰的草原面积;连片草场多,全省有万亩以上连片草场1177块,其中5-10万亩连片21块,10-20万亩连片9块,20万亩以上连片5块;牧草品质优,一年四季,草地常绿,可供家畜食用的饲用植物达3200多种,并且生长周期长、质量好、产量高,多数饲用植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淀粉和糖等营养成分,可以“以草代粮”,同时,盛产世界公认的牧草之王苜蓿、蛋白含量较高的一年生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秸秆种类多,可供家畜食用的农作物秸秆有粮食作物秸秆、豆类秸秆、油料秸秆、甘蔗梢、香蕉茎秆、红薯藤、马铃薯茎、蔬菜叶等,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3000万吨以上。
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对记者说,今后云岭牛产业发展的重点要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创新育种模式;二是创新推广方式;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四是创新营销方式;五是重点抓好“三区一园三平台”建设,“三区”即云岭牛种群提升区、扩面推广区、育肥加工区;“一园”即现代畜牧业云岭牛产业园;“三平台”即云岭牛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产品可追溯平台。六是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在云南境内从事云岭牛养殖,省级免费提供云岭牛优质冻精;云岭牛产业相关的项目优先申报,中央已明确支持云南的项目,重点向云岭牛养殖区域倾斜;省级草地畜牧业发展专项对下转移支付资金优先支持云岭牛产业发展;在落实好上述政策的基础上,省级还要专门出台云岭牛金融扶持方案,充分利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撬动信贷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云岭牛产业。为降低信贷风险和养殖风险,积极争取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介入云岭牛产业,省级财政重点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助。省外大集团、大企业到云南投资云岭牛产业优先给予支持。
7月25日,在西盟县召开的云南省农业厅西盟县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和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为“云岭牛”专家黄必志工作站揭牌。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2016年11月,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云南省农业厅与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三江并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方深化合作,共同实施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云南省农业厅承担行业领导、技术培训和政策支持;西盟县人民政府负责提供项目实施的总指挥和资本支撑;三江并流公司负责牛源组织、养殖技术、规划、管理和服务、市场策划、电子商务、互联网+肉牛智能化云养殖信息系统建设。
马龙区等30个重点县布局为肉牛基地县。
重点工作 ——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加强云岭牛、西门塔尔、短角牛、文山高峰牛、滇中黄牛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冻精改良站点的建设,组建云岭牛快繁中心。
——建设饲草料均衡供给保障体系。五年建设多年生放牧型草地100万亩、刈割型草地50万亩,一年生刈
1984年,一架银白色飞机载着农业部“特别邀请”的一批澳大利亚莫累灰牛,跨越大洋,降落在昆明巫家坝机场。
云岭牛与目前支撑我国肉牛生产的核心品种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及日本和牛比较具有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适宜范围广、改良效果好、牛肉品质优的特点。云岭牛肉口感惬意、多汁、风味好,“雪花牛肉”的等级档次及肉质达到A3级别的比例明显高于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品种,是目前国内生产中高档牛肉的优良品种之一。从牛肉口味上已达到5A级水平。
西盟县委副书记、农业厅派驻西盟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郑青江介绍,在西盟县,云岭牛被阿佤人民称为“扶贫牛”。佤族群众可以选择三种方式与养牛场合作,包括种饲草、代养牛和在养牛场打工。打工工资100元一天,种植饲草一年收入好几万元,代养牛收入更高。养牛场按照牛的增值收入支付农民报酬,养得越好收入越高。养牛场会对农民提供技术、兽医、饲料等后勤保障,就算牛病死,也会有一定的托底保障。
12云岭牛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云岭牛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附件附件1,项目参加单位和个人,项目参加单位和个人主要完成人及排名黄必志,王安奎,金显栋,张继才,和占星,亓开兴,刘建勇,王喆,赵刚,杨凯,欧锡均,梁应海,毛华明,袁跃云,刘明辉主要完成单
31年后,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必志和他的同事来到昆明市小哨乡草场的牛舍内,一头头黑色、黄色、灰色的牛从栏内伸出脖子摇头晃脑,摆动大耳朵,向他们围过来。黄必志指着后排几头体型健硕、毛色黑亮的大公牛自豪地说:“漂亮吧,这就是‘云岭牛’的种牛,它身上的血缘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澳大利亚来到小哨的莫累灰牛。”
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云岭牛产业列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予以精心培植,编制并印发了“十三五”云岭牛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原则、目标及措施,把云岭牛产业列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和脱贫摘帽的首选产业来抓,在用地、环保、信贷、保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为改良本土黄牛个体小、生长慢、产肉率低的状况,1982年,我国外经贸部国际局和澳大利亚畜牧专家在赴全国10多个省市考察之后,把小哨乡的这片牧场选作中澳双方进行草场与牲畜改良合作的“握手之地”。第二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援助局正式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成立了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
2017年4月,西盟县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迈出了积极探索边疆少数民族特困区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第一步。目前,西盟县基本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全新产业链,当地千百年来依靠山地散养的落后畜牧方式得到了升级换代。
走进曲靖市马龙县双友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区,隔着透明的玻璃幕墙,整个标准化牛舍尽收眼底。数百头云岭牛在干净清洁的牛舍内吃料饮水,牛舍大厅内播放着舒缓的音乐,一头头牛不停地将身子凑到栏边转动的按摩棒下按摩,一副安逸的样子。公司总经理黄鑫说,舒缓的音乐可以让牛改善身体机能,加酒糟的精料能增加营养、改善肉质。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环境优越、气候立体、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宜云岭牛繁衍生长,是发展生态、环保、有机云岭牛产品及生产高端雪花牛肉的最佳基地。
近年来,楚雄市积极推广“云岭牛”养殖,鼓励养殖大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有养殖经验的农户参与养殖,通过创新驱动和品种改良,不断延伸产。
云岭牛的成功选育解决了云南乃至我国南方肉牛业发展的瓶颈,开创了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育种先河,填补了我国南方没有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的专门化品种空白,打破了高档牛肉依赖“日本和牛”的技术壁垒,云岭牛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新亮点。
云岭牛模式:云南肉牛产业创新模式,以优质肉牛品种和生态养殖为核心。已经明确了,接下来是云岭牛模式:生态肉牛养殖典范。
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的班母村,一座现代化的养牛场耸立在山顶之上。这里的牛群与众不同,它们是云岭牛,一种融合了婆罗门牛、莫累灰牛和云南黄牛特性的三元杂交牛。这些牛体型健壮,是云南省肉牛养殖领域的创新典范。
在云岭牛的养殖示范中,云南省禄丰县的彩云镇成为了亮点。这里,禄丰彩云印象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入了云岭牛冻精,第一批小牛犊诞生后,其生长速度和肉质得到了验证。养殖西门塔尔牛每头利润在1500元左右,而云岭牛改良肉牛的利润则是3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产业带动与农民增收云南省政府对云岭牛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同时,云岭牛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未来,云南省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云岭牛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云岭牛的诞生和发展,是我国肉牛养殖领域的一大突破。它不仅提升了肉牛养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为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