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鲢鱼痘疮病是一种常见鱼类疾病,由痘疮病毒引起

流行特点:疾病在我国的鱼类养殖区广泛流行,主要是在早春、秋末以及冬季是主要的流行季节。危害情况:危害饲养的当年鱼,感染本病的鱼大多在越冬后期出现死亡。

鲢鱼痘疮病是一种常见鱼类疾病,由痘疮病毒引起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下面介绍一下鲢鱼养殖痘疮病的防治。

鲢鱼痘疮病的防治方法
序号 防治措施 说明
1 鲢鱼池彻底消毒 鲢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
2 采用0.5%氰霉素水溶液浸洗 连用3天
3 放养前用聚维酮碘20克/立方溶液浸泡 5分钟;鲢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50毫克/升浸洗15分钟
4 病鲢鱼彻底销毁
5 鲢鱼苗池设在孵化场最上游

近年来在网箱养鱼和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该病变得日益常见及严重,有的地区的鲤、鲫鱼甚至100%感染发病,累计死亡率达30%以上,在越冬后期可引起病鱼死亡,在轻微病情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死亡,但影响鱼的生长及...

而在鲢鱼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等,需及时防治。青鱼、草鱼、鳙鱼等养殖鱼类都可发生此病,尤以危害草鱼为主。鲢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养殖特点,吸引了许多水产养殖户养殖。

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投喂大黄药饵,一次量,每一千克饲料混50g大黄粉,大黄粉用开水侵泡12小时,一天一次,连用5至10天。同时全池遍洒浓...

刚才提到鲢鱼痘疮病是一种常见鱼类疾病,由痘疮病毒引起,危害鲢鱼养殖。,下面来说说鲢鱼痘疮病:养殖难题与解决方案。

疾病特点与危害

鲢鱼痘疮病由鲤疱疹病毒引起,病毒直径约0.07-0.1微米。该病会导致鱼体表出现白色斑点,随后斑点逐渐增厚,形成类似痘疮的石蜡状增生物。病鱼体表症状明显,食欲减退,游动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据调查,该病在部分地区的鲤、鲫鱼养殖中,感染率高达100%,累计死亡率可达30%以上。

鲢鱼痘疮病是一种常见鱼类疾病,由痘疮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筑牢养殖防线

鲢鱼池彻底消毒,确保养殖环境清洁。

鲢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采用0.5%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增强鱼体免疫力。

放养前用聚维酮碘20克/立方溶液浸泡5分钟,杀灭病原体。

治疗方法:科学应对病患

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有助于病鱼体表的“增生物”脱落。

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投喂大黄药饵,一次量,每一千克饲料混50g大黄粉,连续使用5至10天。

对病鱼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体。

采用0.5%氰霉素水溶液浸洗病鱼,增强免疫力。

投喂大黄药饵,连续使用10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鱼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养殖户的损失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未来展望:持续关注,共筑健康养殖

鲢鱼痘疮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需要养殖户和相关部门持续关注。通过科学防控,加强养殖管理,共同打造健康养殖环境,为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