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新疆若羌盆地红枣业蓬勃发展,引领区域经济

在新疆广袤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有一个被誉为“华夏第一县”的地方,那就是若羌县。这里,沙漠边缘的枣树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一颗颗红枣如同沙漠中的绿色宝藏,不仅丰富了若羌人民的餐桌,更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疆若羌盆地红枣业蓬勃发展,引领区域经济

若羌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昼夜温差,为红枣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若羌县以红枣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不仅促进了红枣销售,还推动了红枣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年份 红枣种植面积 农民人均收入
2002年 5.0 2612.3
2014年 23.38 26500
2023年 ? ?

从2002年的5万亩红枣种植面积,到2014年的23.38万亩,若羌县红枣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红枣产业的发展使塔里木盆地上百万户农户受益,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在若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612.3元增加到2014年的26500元,红枣产业贡献了其中一半的收益。

若羌县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燥,但红枣产业却在这里蓬勃发展。这得益于若羌县在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若羌县坚持把红枣品质优、品牌强、市场高作为红枣产业发展的关键来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科学栽培技术,为红枣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若羌县年均投入近千万实施红枣提质增效战略,打造新疆红枣加工交易集散中心。在红枣产业的强势带动下,该县枣农人均年收入超30000元。与此同时,若羌县还建立了新疆首个红枣期货交割中心,培育了羌都枣业、果叔农业、枣香源等10余家红枣产品研发及深加工企业,进一步推动了红枣产业链的延伸。

若羌县红枣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位名叫宋礼的农民,在2002年开始种植红枣,如今已经成为了红枣产业的受益者。他说:“枣树3年开花挂果,5年才开始上产量,还要保成活,学嫁接,没有人敢再花四五年的时间去等了。但是,没见过这么多钱啊!每天就揣着这些钱下地干活,休息的时候就拿出来数,一天数好几遍。”

如今,若羌县红枣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收购。每到9月,全国各地收枣的客商便云集若羌,宾馆、饭店全部爆满,路两边远远望去红红的一片全是正在晾晒的红枣。

若羌县红枣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红枣的种植,使得沙漠边缘的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若羌县红枣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红枣企业和致富带头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若羌县红枣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如若羌县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文新所说:“红枣让大伙生活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面对未来,若羌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若羌县,一个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角落,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若羌红枣。这片土地,正以红枣产业为抓手,谱写着一曲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红枣种植,绿色致富的起点
新疆若羌盆地红枣业蓬勃发展,引领区域经济
全产业链经营,打造区域特色

若羌县聚焦红枣资源优势,实行集红枣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从种植到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23.38万亩,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红枣加工,延伸产业链

为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若羌县还大力发展红枣深加工产业。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负责人张虽线表示:“我们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生产出了红枣醋、红枣茶、红枣酱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红枣期货交割中心,提升市场影响力 红枣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