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蜈蚣冬眠期管理:探讨蜈蚣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及人工调控方法

农愚农说,自然条件下,蜈蚣的冬眠期很长。蜈蚣处于长期低温情况下有可能冻死。如冬季进行加温饲养,给蜈蚣创造适宜的环境,不但可以打破休眠状态,而且蜈蚣能继续生长繁殖,缩短饲养周期,仔蜈蚣从出生发育至成蜈蚣,可缩短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由原来需2—3年性成熟,能提前一年到一年半性成熟,还能提高幼蜈蚣的成活率。因此,如有条件,可在冬季采取加温饲养。

蜈蚣冬眠期管理:探讨蜈蚣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及人工调控方法
加温时间

蜈蚣在气温降到10℃以下时进入冬眠,因此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当地气温降低到10℃以下时,就可将室内外养殖的蜈蚣移入越冬温室内饲养。

在蜈蚣尚未冬眠前,准备好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的设施。使用电热毯或加热器等设备,确保温度控制在15℃至25℃之间,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冬眠期管理要点 具体措施
喂食 根据其摄食情况逐渐减少喂料量,并最好在饲料中掺拌具有助消化功能的酶制剂、酵母片等,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防止饲养的温度大起大落 进入冬眠初期,最好每天夜晚关闭门窗,在温暖的中午短时间开启门窗。气温变化过猛时,可采用适当加温的方式以抵消影响。
保持湿度 冬眠期间应密切注意饲养土湿度的调整,应维持饲养土的湿度在15%——20%。
冬眠结束时的管理 当蜈蚣即将从冬眠中苏醒时应及时拉掉饲养土表层的铺盖物,以免蜈蚣醒后钻入其中。同时做好饲养舍的清洁卫生,对运动场、投饲器具、饮水设施等统统进行彻底消毒,作好下一年的饲养准备。

尽管冬眠期间的蜈蚣生理代谢功能低,但由于冬季空气干燥,尤其加热的饲养舍内空气更为干燥,饲养土的水分容易挥发,容易造成冬眠蜈蚣周边小环境过于干燥而使体内水分散失,从而造成冬眠蜈蚣的枯竭,因此冬眠期间应密切注意饲养土湿度的调整,应维持饲养土的湿度在15%~20%。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11月份蜈蚣即已进入冬眠期,此时蜈蚣外出活动逐渐减少,摄食量也逐渐减少,并逐渐向饲养土的深层进发,在适当的土层中建造自己的冬眠窝。温度进一步下降时,蜈蚣则完全进入冬眠状态,不食不动。此期间的饲养管理如下。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壁裂缝等处。

因冬眠蜈蚣无任何抵抗与逃避能力,容易遭受鼠害袭击,因此,饲养舍应密闭门窗,并在老鼠可能通过的出入口设置防鼠器具,严防老鼠钻入饲养土。

是农愚农对蜈蚣冬眠期管理的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解释完蜈蚣冬眠期管理:探讨蜈蚣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及人工调控方法。的意义,再解读蜈蚣冬眠调控策略解析。

冬季加温饲养蜈蚣的关键技巧
蜈蚣冬眠期管理:探讨蜈蚣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及人工调控方法
控制温度变化,确保蜈蚣健康

为了防止饲养的温度大起大落,应根据蜈蚣的摄食情况逐渐减少喂料量,并在饲料中添加助消化酶制剂和酵母片。此外,在蜈蚣即将从冬眠中苏醒时,应清除饲养土表层的覆盖物,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在温度变化剧烈时,适当加温以抵消外界影响。如在湖南某养殖场,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变化,成功降低了蜈蚣的死亡率。

冬眠结束后的管理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