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鲁西黄牛腹泻病,一种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众多疫病当中,牛腹泻病是养牛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水样粪便、排便次数频繁,病牛脱水等。
养殖场或饲养户在运进或运出牛时,由于长途运输路程遥远、跨度大、费时等外界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的免疫力,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细菌和病毒有机可乘,感染牛群,引发腹泻病。
易感群体及发病率黄牛、水牛、奶牛都可感染发病,不分年龄和性别,发病率为 15%~100%。
细小病毒病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犊牛后,引起明显的腹泻和体温升高的疾病。由于病变波及结肠,粪便中粘液较多,又因消化不良,粪中混有乳凝块。
伊通满族自治县黄牛交易市场丁浩宇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黄牛交易市场,是我国最大的非牧区黄牛交易市场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饲草料资源缺乏,再加上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导致该地区黄牛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较为突出。
病因及症状长时间很多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食稠密、残次、发霉蜕变糟渣饲料;鲁西黄牛养殖技术运动缺少,维生素、矿物质缺少;继发于瘤胃积食、臌气、创伤性网胃炎、出产瘫痪等。
治疗措施鲁西黄牛养殖技术主要是及时排出食道堵塞物,使之疏通。包括:将阻塞物从口中取出法。送入法:将胸部食道阻塞物用
治疗方法 | 具体操作 |
---|---|
药物治疗 | 采用相应的治疗药物,如抗生素、收敛剂等。 |
调整饲料 | 变更饲料配方时应逐步完成,至少应有3~5天的过渡期。 |
补充营养 | 在育肥期中,精饲料量的比例超过60%时,配合饲料中添加瘤胃素。 |
每天每头的喂量为:0~5天,60毫克;6天后,200~300毫克。最大量不能超过360毫克,直到育肥结束。
严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牛。变更饲料配方时应逐步完成,至少应有3~5天的过渡期。在育肥期中,精饲料量的比例超过60%时,配合饲料中添加瘤胃素。
鲁西黄牛腹泻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养牛业至关重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料配方、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腹泻病的发病率,保障鲁西黄牛的健康成长。
在我国养殖行业中,鲁西黄牛以其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而深受养殖户喜爱。只是,腹泻病作为困扰鲁西黄牛养殖的一大难题,也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困扰。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剖析鲁西黄牛腹泻病的防治策略。
案例中,某养殖户饲养的20头鲁西黄牛突然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水样,病牛出现脱水、食欲不振等现象。经过诊断,确定是由于长时间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和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导致的腹泻病。
针对这一情况,兽医专家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 1. 调整饲料配方,增加易消化的饲料比例,同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牛只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3. 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预防细菌感染。 4. 对发病牛只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收敛剂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预防,该养殖户的鲁西黄牛腹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性能逐渐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