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贮运保鲜技术,研究如何延长其新鲜度及延长货架期
百香果,又名鸡蛋果、百香果、时计果,为百香果科百香果属植物。近年来,因为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百香果在华南地区得到了广泛栽培。只是,百香果在采后极易失水皱缩、腐败劣变,贮运难度较大。因此,研究百香果采后保鲜技术,对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百香果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乙烯释放量很高,20℃下呼吸高峰期乙烯释放量1小时达160~370微升/千克。采收后容易失重变质,室温条件下7~10天果皮就失水皱缩,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对低温敏感,易发生冷害。
病害名称 | 病原菌 | 症状 |
---|---|---|
褐斑病 | 百香果链格孢菌 | 圆形下陷褐色斑点 |
褐腐疫霉果腐病 | 烟草、黑胫霉菌变种 | 果病部呈水渍状,干后呈绿色下陷斑 |
斑柘病 | 百香果壳针孢菌 | 果后熟不一致 |
冷害 | 低温 | 果表面或内部颜色改变,出现内陷斑,局部水渍状 |
1. 适时采收:鲜销果可人工采摘已转色的成熟果。加工果则需充分成熟自然脱落果。在每天清晨拣拾果,这时果可得到充分发育。果少时每周收果1~3次,成熟高峰期则需每天收集,以免果失重和影响加工品质。
2. 贮藏条件:百香果对低温较为敏感,在低于6.5℃下贮藏会遭受冷害。高于6.5℃又会发霉,6.5℃、相对湿度85%~90%可贮藏4~5周。
3. 紫果百香果的催熟转色:市售成熟果是自然脱落后从地面拾得的落地果,会很快失水皱缩并易被病菌侵染。若能在其发生呼吸跃变前采收绿熟果并低温诱导后熟,可大大延长贮藏期。
4. 辐照保鲜:采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可以抑制百香果的呼吸作用,延长货架期。
6. 复合保鲜:将多种保鲜技术相结合,如低温、辐射、生物保鲜等,提高保鲜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
开发新型保鲜材料,提高保鲜效果。
研究新型生物保鲜技术,如植物提取物、乳酸菌发酵等。
提高保鲜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化、精准化保鲜。
百香果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对于延长货架期、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百香果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百香果特性解析:呼吸跃变型水果的保鲜挑战为了延长百香果的货架期,科研人员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索。物理方法如低温处理、气调包装等,化学方法如使用保鲜剂,生物方法如利用生物酶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百香果的保鲜期。
案例分享:低温诱导后熟技术,延长贮藏期新突破在众多保鲜技术中,低温诱导后熟技术因其有效性和实用性,成为延长百香果贮藏期的新突破。以华南地区某果园为例,他们在百香果成熟前35-60天进行采摘,然后在10℃的低温下贮藏10天,使其后熟。随后,使用乙烯处理,再在21℃下放置48小时,百香果即可形成理想的紫色,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蔓熟果相同,贮藏期显著延长。
实践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鲜方法
对于鲜销果,建议采用低温冷藏或气调包装,以减少失水和腐败。
对于加工果,可以考虑使用生物酶或保鲜剂,以保持果实的品质和新鲜度。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减少果实损耗。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百香果保鲜更上一层楼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百香果的保鲜技术将更加多样化,更加高效。例如,利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有望开发出更加环保、安全的保鲜产品。同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百香果的精准保鲜,也将成为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