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锡城试种推广青菜新品种,老味道重现餐桌

南京广播电视台:本土青菜矮脚黄提纯四年,寻回南京老味道,于2019年2月27日上线。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看丰富、高质量视频就上西瓜视频。

锡城试种推广青菜新品种,老味道重现餐桌

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无锡餐饮业发展大会上获悉,将通过三年的新锡菜振兴行动,推出100道新无锡菜菜品、开发并大力推广新无锡宴、研制...

惠山蔬菜站站长余汉清表示,白梗菜曾在无锡人餐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吴先生所说的白梗菜名称叫“矮杂1号”,还有一个品种就是“矮脚黄”。这两个品种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培育出来的,菜籽经南京种子公司经营批发流通到无锡菜农中。由于生长时期较长,可以从清明节一直吃到初冬,是无锡市民餐桌上一年四季最主打的青菜品种。

11月22日,垫江县长龙镇长堰村低海拔地区早市鲜食青菜头试种成功,工人忙着采收,各乡镇种植大户在参观新品种。

吴先生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食物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几棵白梗菜加上蒜香或是几只无锡面筋清炒,口感酥烂清香,总能让人食指大动。以前双亲还健在时,洛社老家的自留地里总少不了白梗菜。到了隆冬就开始吃经了霜冻的塌棵菜,炒上一盘,吃起来糯糯的,食欲大增。

在他看来,无锡人对青菜的热衷不亚于扬州人“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从无锡流传的谚语“冬菜胜如夏肉”就能窥见一斑。在无锡本帮菜中,对青菜的应用也是不少的。比如鸡油烧青菜、青菜炒年糕、菜猪油馅心、菜汁团子、咸菜毛豆等。尤其是冬天的青菜经过霜冻后,生长周期长,接受的地气和积聚的能量也最多,比如冬至后的小圆菜、小塘菜,之后就是塌棵菜、麻癞团菜陆续出现,吃起来“水嗒嗒”的。这也是为什么无锡人对白梗菜念念不忘的原因。

无锡本土美食家都大明长期关注食材问题。他同样认为,白梗菜曾在无锡人餐桌上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食物种类并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它曾是一年中食用时间最长的青菜。他说,无锡人习惯将青菜、白菜等十字花科类的食材统称为“青菜”。实际上,按照长期以来的生活习俗,可以分为细菜、白大头和塌棵菜三大类。青菜按其叶柄颜色不同可分为白梗菜和青梗菜两种。白梗菜,叶绿色,叶柄白色,直立,质地脆嫩,苦味小而略带甜味。青梗菜,叶绿色,叶柄淡绿色,扁平微凹,肥壮直立,植株矮小,叶片肥厚。质地脆嫩,略有苦味。

创研新品种,回归老味道

近年来,在农贸市场超市蔬菜销售专柜总能听到消费者抱怨现在的番茄怎么这么硬,完全感觉不到以前酸酸甜甜沙沙的味儿,小青菜外表好看吃起来却寡然无味,白萝卜缺少从前的清香味足,辣椒也没有以前的香。

“农民种什么市场上就只能卖什么。”朝阳蔬菜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刘先生在这一行已有40多年工作经验,他回忆说,十几年前就很难再见到白梗菜了,即便有零星的白梗菜也多是来自外地。如今无锡老百姓餐桌上俗称的“青菜”基本上都是青梗菜和细菜的天下。据他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白梗菜很多,但九十年代末时开始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小圆菜、黑菜、塌棵菜等青梗菜陆续现身大流通市场。其中,小圆菜最早是从锡城的饭店、宾馆流行起来的。

4月20日,记者探访江苏里下...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该基地试种的新品种共有东方2号、东方18号和春佳三个品种。其中东方2号和18号都是抗热性青菜,都是夏季播种的,今年7月份下种后生长顺利,9月份成熟。从叶片伸展度来看,东方2号要比东方18号的叶片更开散,而18号则更紧凑。

余汉清也是品评者之一,他表示,东方18号青菜叶色比黑菜要淡一点,属青梗品种。样子和夏帝差不多,但口感要好,跟老无锡所说的白梗菜很接近:吃起来比较面,苦味相对比较淡。

科研出新品“东方18号”口感完胜“夏帝”实际上,采访中一些本地菜农表示还是很乐意种白梗菜的,只是苦于买不到菜种。

“白梗菜不仅好吃,而且这个季节做腌菜是最好不过的了。”长安的菜农惠老伯对记者说,白梗菜的梗子特别好吃,之前好几个城里的亲戚都喜欢吃白梗菜,让他多种点。

可是很难搞到菜籽。他甚至还托过南京的亲戚帮忙找种子,但只有一次找到零星的一点,五六年前种过一茬后就再没口福吃到了。

一方面是菜农在苦寻白梗菜的种子,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也在四处搜寻。

上个月在位于惠山区的益家康蔬菜基地,一项“新青菜品种对比试验和推广种植”的科研项目让菜农有了盼望:“东方18号”青菜种植成功,根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被评出其口感胜过“夏帝”,与无锡人心心念念的白梗菜十分接近。

前两年这个苗是不吃的,从地里扯出来后就直接扔掉了,简单的食物,时代变迁,黄小米、蒲公英、山芋藤等很多以前不吃的食物都成了餐桌上的明星。

专家说本地白梗菜消失了十几年,好在省农科院培育的青菜新品种正在锡试种推广,其中一个叫“东方18号”的口感接近于它转眼立冬了,在无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冬菜胜如夏肉。”昨天一早,退休教师吴先生到菜场买青菜,转了一圈后感慨万分:还是怀念“老法头”里的本地白梗菜。

无锡人餐桌上的主打时蔬食材

情况很现实

特别是2000年以后,本地菜农步入“老龄化”,青黄不接时江西等地的外地菜农大批涌进无锡。

当时从日本引进的另一青菜品种“夏帝”,由于比“矮杂1号”、“矮脚黄”更易种植、产量也较高,尤其是极耐高温,即便在酷暑时也长势良好,可以填补伏缺空白上市卖个好价钱,因此很快被这些外地菜农“相中”。

一般青菜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左右,而“夏帝”是日本专为应对夏季高温而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可以忍受35℃的高温。

极耐热耐湿,容易栽培,产量高。目前无锡菜农规模种植的青菜品种大多来自日本,除了“夏帝”外,还有夏雄、夏辉等。

“夏天吃得比较多的青梗菜,基本上就是这几个品种。”余汉清说。

青梗菜易种产量高成菜农首选

“听说省农科院选育出的几个新青菜品种很不错,其中有一个叫东方18号的口感跟白梗菜很相似,于是我们蔬菜站进行了项目申报。”余汉清告诉记者,申报成功后,今年7月该项目在益家康蔬菜基地落户实施。

针对锡城试种推广青菜新品种,老味道重现餐桌。的观点结束,现在看锡城尝鲜,老菜新味,餐桌新宠。

传承与创新:矮脚黄的新生
锡城试种推广青菜新品种,老味道重现餐桌

西瓜视频上,这档节目收获了1427万粉丝和39476次播放,证明了人们在追求新鲜感的同时,对传统味道的渴望。节目中提到,南京农业大学与南京种子公司合作,将这个古老的品种重新引入市场,不仅让老一辈食客回味无穷,也让新一代消费者感受到了锡城美食的魅力。

新锡菜振兴:创新与传承并行 地方特色:垫江青菜头产业

近年来,垫江县将青菜头作为特色产业来打造,通过技术攻关、品种培优、科学管理等手段,推动青菜头产业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这一案例展示了地方特色农产品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实现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老味道新体验:白梗菜的复兴之路

在无锡,白梗菜曾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只是,因为时代变迁,白梗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幸运的是,省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东方18号”成功种植,其口感与白梗菜相近,为老味道的复兴带来了希望。

孙菲菲,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专注于本地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的研究。她指出,现在的“矮脚黄”之所以不如以前好吃,是因为大量供应市场的青菜品种繁多,导致纯度难以保证。

余汉清认为,因为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菜农将有机会重新获得白梗菜的种植权,同时,也将面临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口味变化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