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青稞黄矮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青稞产量

青稞黄矮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对青稞产量影响极大。本文将详细介绍青稞黄矮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农民朋友有效防治青稞黄矮病,提高青稞产量。

青稞黄矮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青稞产量
一、青稞黄矮病的症状

青稞黄矮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黄化、矮化、分蘖增多,叶片变硬变脆,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沿叶脉 到叶片基部。重发生年份可造成青稞减产40%以上,局部村社可造成60----90%减产。中等发生年份可造成20---30%的减产,轻发生年份一般损失10%左右。

青稞黄矮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蚜虫在青稞植株上吸取汁液,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植株。此外,病残体、土壤中的病毒也可在短期内传播。

1.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蚜虫的繁殖场所。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尿素5kg/亩,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以促作物健壮生长,增加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2. 药剂防治

在青稞出苗后2---3叶期,选择病毒抑制剂——多元微肥喷雾,从而加强植株自身抗病力,预防黄矮的发生。在青稞3---4叶期,用云大120或多效唑喷雾,促进青稞分蘖,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3. 抗病品种选育

1. 消除介体寄主,减少虫源。利用冬闲时间对田边地角的植物残体、杂草及枯枝进行清除焚烧,特别是对酸模应彻底清除,以减少蚜虫的越冬场所。

2.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情。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销毁,防止病情扩散。

五、案例分享

2015年,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在普兰县开展了青稞黄矮病防治技术研究。通过采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青稞黄矮病的发病率从2014年的30%降至2015年的10%,青稞产量提高了15%。

年份 发病率 产量
2014年 30% 未提供
2015年 10% 提高15%
青稞黄矮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严重影响青稞产量

青稞黄矮病,又称大麦黄矮病,由病毒侵染引起,主要通过蚜虫传播。该病在适宜的温度、低湿、杂草多、肥水条件差的环境中易大面积发生。它不仅影响青稞的水分吸收,还阻碍营养成分的运输,导致籽粒干瘪,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显著下降。

防治策略与措施 消除介体寄主,减少虫源

普兰县地处中甸高原,青稞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青稞黄矮病的防治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具体做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推广抗病品种,实施药剂防治等。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青稞黄矮病的防治将更加依赖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例如,利用生物农药、基因编辑技术等,有望实现青稞黄矮病的精准防治,保障青稞产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