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高粱纹枯病是一种危害高粱的真菌性病害

当前位置: 农种网 经验分享 请问高粱纹枯病有哪些危害症状?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茎基部叶鞘染病初生白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四周褐色、中间较浅的病斑。叶片染病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致全叶枯死。湿度大时叶鞘内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产生黑褐色小菌核。

高粱纹枯病是一种危害高粱的真菌性病害
高粱纹枯病的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 。菌丝体侵入玉米表皮组织时产生侵入结构。接种6天后,菌丝体沿表皮细胞连接处纵向 ,随即纵、横、斜向分枝,菌丝顶端变粗,生出侧枝缠绕成团,紧贴寄主组织表面形成侵染垫和附着胞。电镜观察发现,附着胞以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后在玉米组织中 。接种后12天,在下位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有的充满细胞,有的穿透胞壁进入相邻细胞,使原生质颗粒化,最后细胞崩解;接种后16天,AG-IIA从玉米气孔中伸出菌丝丛,叶片出现水浸斑;24天后,AG-4在苞叶和下位叶鞘上出现病症。再侵染是通过与邻株接触进行的,因此该病是短距离传染病害。

1. 药剂防治:防治高粱纹枯病的首选药物为井岗霉素,其余还有多菌灵、托布津、退菌特、粉绣宁和禾枯灵等。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50%纹枯利乳剂500倍液、50%退菌特50克,兑水50千克喷施防治。

2. 及时清除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

3. 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症状 描述
茎秆病变 近地面茎秆产生水浸状病变
叶鞘病斑 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
叶片病斑 叶片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
菌核生成 在生育后期或潮湿环境下,病部会生成褐色菌核

我们刚刚完成了高粱纹枯病是一种危害高粱的真菌性病害。的讲解,现在切换到高粱纹枯病防治新策略。

在农业生产中,高粱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它对高粱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病害主要侵害茎秆、叶鞘和叶片,导致组织腐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提前枯死。具体病害初期,茎秆近地面处会出现水浸状病变,随后叶鞘上会形成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潮湿环境下,这些病斑会继续蔓延,最终导致整个植株的衰弱。

为了避免高粱纹枯病的侵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实行轮作制度,避免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高粱。合理密植,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此外,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蔓延。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粱纹枯病的发病率。

高粱纹枯病是一种危害高粱的真菌性病害
解决方案:药剂防治与实际操作

在某地,由于连续降雨,高粱纹枯病在该地区大面积爆发。当地农业技术人员迅速组织农民采取防治措施。对病株进行标记,及时清除病残体,降低病原菌的存量。利用井冈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三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区高粱纹枯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得到了保障。

因为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高粱纹枯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我们需要加强高粱纹枯病的研究,了解其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从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同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高粱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4099.html